从故事片《天仙配》到黄梅戏《天仙配》再到电视剧《天仙配》,那天衣无缝的衔接中,我们发现面对传统文化应该如何传承下去。从清朝时期的传统戏曲到今天的黄梅戏,一直保留不变的是那黄梅戏传统戏曲中的戏规与戏德:
“戏规”有十条:炮响登台(每次演出先放鞭炮后打闹台)
锣歇归把(归住地)
不准私游乡村 不准欺师骂友
不准欺兄霸嫂 不准吵闹公堂
不准挑拨离间 不准招摇撞骗
不准见戏推委 不准见班思班。
“戏德”:
不荒腔沓板, 不抢板掉板,
不拉空腔, 不唱水词,
不抢场沓场, 不混场错场,
不打对台, 不吃“栗子”,
不争台口, 不开小差,
不塞冷拳, 不捞油水,
不放水戏,满座与几成座一个样,严寒酷暑与二四八月演出一个样。
在这些“戏规”与“戏德”中我们看到做为一个黄梅的演绎人员他对黄梅戏的敬业与无私奉献精神,为了黄梅戏他们负出了太多的辛酸与汗水。他们为黄梅戏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说到历史文化,让我想起清朝被乾隆御赐为“黄梅名伶”的刑绣娘,邢绣娘是地道的黄梅人,也是黄梅戏的创始人。她貌若天仙,为唱黄梅戏,她嫁给了一个瘪三似的丈夫;为唱黄梅戏,她遭过恶霸欺侮凌辱;为唱黄梅戏,她受过乾隆皇帝的表彰封赏;为唱黄梅戏,她背井离乡……
从邢绣娘组建黄梅戏的成堂班社那天开始,一律不演低级下流的内容。而后来出自以邓文斌为代表的,黄梅古代文人之手的剧本,更没有那些低级庸俗的唱词。黄梅戏里涉嫌“诲淫诲盗”的内容本来就少,再加上演唱者的合理“扬弃”,因此,当它与观众见面时,已是雅俗共赏。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刑绣娘的班社“不放水戏”的戏德。
刑绣忍娘一直以高标准自己和她戏班,不唱水词。以她的大弟子为代表——罗占魁,从青年到老年的从艺生涯,始终注重剧本的文学性,黄梅戏传统剧目历来是口传心授,“水词”很多,而他演过的角色对其中文理不通,词不达意的唱词都做了修正。
而近日在湖北黄冈市黄梅县开拍的《黄梅戏宗师传奇》以反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艺术发源、传播、发展历史的电视剧,这部20集的电视剧讲述就是清朝乾隆年间黄梅戏一代宗师“刑绣娘”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融入黄梅县的自然风光,乡土人情。虽然刑绣娘的故事拍成了电视剧,但是在刑绣娘的身上我们依然能看到传统的戏曲精髓。邢绣娘这部由黄梅戏曲人物传记改编的电视剧,既保留了古典成分,又在形式上做到的推陈出新,是个难得的好作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