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转贴了一个博文说的是黄梅戏剧本荒。
说剧本荒的其实不只是黄梅戏,还可以扩大到其他剧种,甚至于影视界。
说是伪命题,就因为事实情形不是这样。
不信,去有关剧本的网站看看。
跟自从傻瓜机问世以后,再加上数码技术,多少人成为摄影爱好者甚至于草根摄影家拍出了好多好照片一个样。打有网络世界之后,码字成为乐趣空间的无限性等等都展示了网络成为文学爱好者的自由天地。
也跟小说散文等文体一样,剧本包括戏曲剧本大量问世。
每年光有推荐的有评奖的都很不少。
获得专家行家称道的作品也不少。
但是,戏曲剧本跟小说散文不同之处在于要二度创作才算真地完成。
问题就来了。
让草根冒出头,那末剧团自己的编剧怎么办?剧团关系户的剧作家怎么办?
这跟影视还不同——影视是一剧一组,拍完就散伙。
虽然有御用编剧,但还有撒网的余地。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
可是戏曲编剧也老是那些老面孔。
说到具体的黄梅戏,就有专为黄梅戏写剧本的。
只管放肆,拿我自己来说就有不少剧本可供选择。
比如《女儿国传奇》《江淮情余》都是名列推荐榜的。
还有清官戏贪官戏,安徽名人戏,传统经典戏,外国名著戏,新编翻案戏等等。
谁敢说黄梅戏剧本荒呢。
最近看了一部著作,就是《曹操与杨修》的剧作者鼎鼎大名的陈亚先在这部划时代里程碑式作品搬上舞台之前早有十几部剧作难得受到青睐。再说,《曹操与杨修》其实也是一路坎坷。幸亏遇到了尚老,遇到了上海的贵人,遇到了上海京剧院-------。
至于,那一次有朋友劝我参加《苏东坡》剧本十万悬赏遴选被我婉言谢绝了邀请。因为知道这跟美国好些公司招聘一样早有内定对象,广发帖子公开招标只是为了体现公平竞争不违反劳动法规而已。
类似的情形并不少见。
即便是戏曲导演界,作为新锐的徐俊要杀出来曾经又有多难。
这就造成老是老面孔——戏曲界的大节大动作上面就那么些著名人士。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我的印象里,写这首诗的作者也是很不得志的。
谁叫他没有遇到天时地利人和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