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演出,是吴琼最近几年里三度闯荡上海演出市场,而且演出规格越来越高,黄梅戏唱到大剧院里,这对地方剧种来说,非常罕见。
上世纪90年代吴琼离开安徽黄梅戏剧院,只身独闯北京,走出“个人挑班”演出的第一步,转眼近20年过去了。这些年里,京剧、越剧、沪剧等各个剧种名角从剧团出来搞个人工作室的不在少数,但大多起起落落,而像吴琼工作室这样多年来一直红红火火的,少之又少。
拍摄百集黄梅戏《戏缘》、黄梅音乐电视剧《君子好逑》,为黄梅戏留下大量舞台资料;复排经典名剧《天仙配》、《女驸马》,邀名家合作掀起票房热潮;改变并上演《红罗帕》、《江姐》,让老戏焕发新的光彩;推出个人演唱会,集中展现个人演唱魅力;推出原创《严凤英》,2年来全国巡演40余场……吴琼工作室的成绩表,有长长的一大串。
当不少明星在市场之路上走得不顺畅之时,吴琼工作室为何能长久不衰,日益红火?吴琼本人回答很简单,一靠坚持,还靠一个字———缘。
排戏,要有“朋友缘”
个人排戏,需要启动资金,肯定需要朋友尤其是企业界朋友的扶持,这几乎是所有个人工作室都要走的一步。做演员的,尤其是名演员,总有一些企业界的朋友,吴琼也不例外。
从拍摄百集黄梅戏艺术片《戏缘》开始,“化缘”两字就成了吴琼经常开的玩笑语。吴琼清醒地知道,交情能换来资助,但单纯靠交情换资助肯定是“一次性产品”。“所谓文化搭台、企业唱戏,演员只有认认真真搞艺术,真正推出好的作品来,在剧场里打动观众,别人才会发自内心的帮助你、扶持你。”吴琼由衷地说。
正因为有了上面的成绩单,很多企业负责人都说,他们资助的不是吴琼一个人,而是黄梅戏事业,是文化体制改革。江淮汽车的负责人在吴琼个人演唱会成功举办后曾颇有感触地说:“资助了那么多文化项目,这个影响是数一数二的。”在吴琼创排《严凤英》时给予帮助的芜湖企业家也表示,很多朋友都赞叹他有眼光,会借助好的文化项目打企业品牌。
演戏,要有“演员缘”
吴琼排戏坚持一条,要请好的演员,好的主创。
因为是个人推戏,吴琼有充分的空间按人定戏,发挥自己的最大魅力。不过,观众看戏看的不仅仅是吴琼一个人,光杆牡丹是不行的,这也是不少个人工作室缺少生命力的重要原因。吴琼是在全国范围内广撒英雄帖。就拿她这次来上海艺术节演出的《严凤英》来说,男一号是“黄梅戏第一小生”黄新德,总导演曹其敬、编剧王新纪、音乐顾问时白林、作曲徐代泉、音乐及配器董为杰、指挥王永吉都是北京、上海、安徽的顶尖人物。
吴琼要请好演员、好主创,好演员、好主创也愿意和吴琼合作。吴琼的最大魅力来自她对黄梅戏的热爱、对舞台的热爱。黄新德不止一次说过:“和吴琼配戏,过瘾。”为了参加艺术节,《严凤英》又进行了系统性修改,主创从各个城市汇聚北京,大家都表示“把戏磨好是关键,其他都不重要”。
看戏,要有“观众缘”
戏是要和观众见面的,戏要站得住,一定要有“观众缘”。“观众缘”要去积累,更要去维护。有些演员靠吃老本过日子,卖名气、卖老面子,个人工作室难以为继也在情理之中了。
吴琼的“观众缘”一直都好,这当然要归功于她那一条与众不同的好嗓子,又亮又甜。但是,吴琼并不仅仅满足自己的底子好,而是在不断充实自我,不断突破自我。她学京剧、学昆曲,向京剧程派名家张火丁请教水袖功,向舞蹈演员请教身段,向影视演员请教表演。每每演出,都能带给老观众一个新的惊喜。《红罗帕》是根据黄梅戏三大传统戏之一的《罗帕记》改编的,这出戏已经有很多年没人演出了。吴琼不仅请高手梳理剧本,还在全剧的结尾部分增加了大段“三行”,比《女驸马》的“洞房”那段都长。吴琼演出的时候,节奏由慢转快,起先如流水潺潺,慢慢如惊涛拍岸,最后高潮迭起响遏行云。一曲唱罢,全场掌声如雷。
对吴琼的“观众缘”,上海的剧场和演出公司是最敏感的。有媒体报道过:如果不是吴琼的演唱会,很难想象上海有这么多的黄梅戏观众。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推出“名家名剧月”,场方主动找到了吴琼。这次《严凤英》应邀参加艺术节,也是上海演出公司的几位负责人自己悄悄地去南京看戏后做出的决定……
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或许会有越来越多戏曲名角去尝试成立个人工作室,吴琼一路走来的成功经验,当值得圈内好友们共同分享。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