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徽日报9月17日报道,安庆市今年停办第七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改办黄梅戏展演周活动。据介绍,展演周启动仪式将改为黄梅戏经典唱段演唱会,不请外地明星,全部由本地黄梅戏演员出演。在黄梅戏剧目展演中,没有豪华的舞台设计和奢华的服装道具,力求简洁朴素。期间将安排专场,邀请环卫工人走进剧场,免费欣赏黄梅戏经典剧目和新编剧目。同时,安庆市区各大广场及全市各大景区景点将举办群众文化系列活动,选择近年来创作的100部优秀黄梅戏电影进社区进景区播放,举办黄梅戏“广场文艺天天演”活动,组织10家左右民营剧团和6~7家市直单位演出团队进行专场会演。
这个令人期盼的黄金周还没到,但我们已经能想像出那时的景象:在金风送爽的日子里,黄梅金桂共飘香,欢声笑语齐奔放,在众多景区,美景、美乐、美人、美食交相汇集,神仙也会羡慕吧。这项活动是前所未有的,我以为其中有四重意义:
其一,高扬了文艺(当然包括黄梅戏)的公益大旗,这些年“文化产业”的声音大大盖过“文化事业”的声音,众多普通老百姓难以欣赏高档次的演出,但黄梅戏在安庆一直以大众文化的面目出现,这次更可以让本地老百姓、来旅游的外地游客以及在安庆各工地为安庆建设辛勤劳动的外省市工人兄弟免费或低费共享黄梅盛宴。
其二,为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做了一次演习,进行了一次尝试。这次黄梅戏展演周演出者专业演员可能都会参加,但更多的是民间社团、企业社团和一些票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人为我演戏,我为人人演戏”,参与者是大众,受益者也是大众。我以为,这就是公共文化的端倪,也是公共文化的真谛。
其三,黄梅戏艺术节与黄梅戏展演周有何区别?今后如何正确掌握两者举办的时间?这个问题似乎还没有看到相关报道,还需要在这次展演周之后进行总结分析。我以为,不妨这样区分:艺术节突出黄梅戏的阳春白雪,并具有“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功能;展演周突出黄梅戏的下里巴人,是老百姓一种特殊的“主题狂欢节”,并兼有促进旅游业的功能。
其四,促进“黄京杂话”共同发展。安庆的黄梅戏、京剧、杂技、话剧四朵鲜花都曾盛开,但如今黄梅戏明显走在前面,这里的原因很复杂,但我以为,可以在展演周里给京、杂、话充预留充分的地盘,让她们成为黄梅盛宴中另三道菜系,让市民、游客和外地工人得到更多更丰盛的享受,同时为今后四花齐放积累经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