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由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排演的新编黄梅戏《徐锡麟》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英雄人物徐锡麟在舞台上栩栩如生的立体呈现,将其扮演者熊辰龙又一次推到了观众面前。作为韩再芬的老搭档,熊辰龙是一名常年活跃在舞台上的优秀表演艺术家,在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莫愁女》等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但熟知他的朋友和戏迷这些年总有个疑问:自熊辰龙当上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团长的三年多来为何很少看到他演戏了?每当朋友问及此事,他总是笑吟吟地说,“我也演,只不过演得少了。我想把更多的机会留给青年演员,他们的快速成长才是剧团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作为团长为剧团培养后备军是我的责任!”

黄梅戏剧院近年来将原来的市级三个黄梅戏剧团整合重组为两个,各有侧重、互相配合。一个是由50名业务骨干组成的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攻外”,打造精品,实施“走出去”战略;一个是由剩下的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的274人组成的庞大团队即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团长熊辰龙“守内”,主攻本土市场,维持黄梅戏生机。文化体制改革以来,安庆黄梅戏剧院一团在熊辰龙的带领下以每年创排一部大型黄梅戏、多部折子戏的发展速度不断壮大。熊辰龙说,“我既然挑起了这副担子,就要把它做好。”

在安庆,黄梅戏文化的因子深深浸入这座城市,地道的黄梅戏小调随处可闻。然而,多年来,在安庆市区却没有一个固定的黄梅戏演出场所。新团组建一个月后,熊辰龙便提出了与企业合作创建黄梅戏会馆的想法,一方面是希望专业演出能趋于常态化,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为培养黄梅戏青年演员搭建一个有效的演出平台。

新建成的黄梅戏会馆古朴典雅,集茶楼文化和剧场艺术于一体,观众既可以在台下品茗、看戏,也可以上台自己表演或与专业演员“对戏”。身兼黄梅戏会馆董事长的熊辰龙说,“也许在外人看来,把演员带进这种茶楼式的‘戏园子’是‘玷污’了黄梅戏,可我并不这么认为。”在戏曲人才的培养方式由民间教习转向以学校科学、规范的培养为主的今天,学生们经过系统学习,功底扎实、知识全面,素质很高。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太缺乏艺术实践和文化积淀,他们唱得少,演得也少。熊辰龙回忆起自己1978年在原安庆黄梅戏剧团的学习生活,虽然那时还是学员,但是每天都有好几场下乡的演出。他说,“如果没有当时的磨练,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的成绩。”这是熊辰龙的经验之谈。

事实证明,会馆一年365天不间断的演出使青年演员的演唱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和锻炼,效果非常好。在首届中国黄梅戏青年演员大奖赛中的20个获奖演员里,有8个都是从这个舞台上走出去的。如今黄梅戏会馆已经成为整个剧种的展示平台,许多外地黄梅戏院团慕名而来。熊辰龙表示,“这个会馆是完全开放的,只要有好剧目我们都会尽量安排演出。一些外地演员质朴自然、诙谐幽默的表演给会馆带来了一股清新气息。为了把会馆真正办成所有黄梅戏剧团共同的舞台,我们向安徽、湖北20多个黄梅戏剧团和一些民间班社发出了邀请,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到繁荣黄梅戏的事业中来。”

此外,在剧目的排演上一团同样大力启用新人,三年多来,全团上下精诚团结、风雨同舟,先后复排了《天仙配》、《女驸马》等传统剧目,并集中力量创作排演了《六尺巷》、《红楼探春》、《徐锡麟》三部大戏。在排演大戏的同时,剧团还排练了《考婿》、《婆媳之间》、《卖杂货》、《卖水》、《昭君出塞》、《挂画》等小戏。其中《红楼探春》这部戏以红楼梦为故事背景,主要角色大部分由青年演员担纲。熊辰龙说,“之所以排这部戏,部分原因是由于其中涉及的人物比较多,可以把团里大部分演员都安排进去,给年轻人多一些锻炼的机会。”

结束了《徐锡麟》的演出,熊辰龙便马不停蹄地赶回安庆,准备为团里招收新学员,相信假以时日,这些新生力量定会在黄梅戏舞台上大放异彩。(湖北黄梅戏迷)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