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黄梅戏发源地安徽怀宁的乡间剧团异常繁忙,许多剧团的订单早已签至正月十五。在安徽,从淮北到江南,全省1300多个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活跃在城乡,一年下来,30多万场精彩演出,不光为城乡居民奉上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为自身创收1亿多元。
安徽是民营文艺团体众多的省份,除了名声远播的黄梅戏,还有徽剧、曲剧、傩戏,以及流行在淮北等地的梆剧、柳琴戏、二夹弦戏、泗州戏、花鼓戏等。为了让这些扎根群众的民间文艺更好地服务群众,安徽宣传文化部门出台了许多鼓励扶持政策,许多地方因地制宜,进行整合开发,使民间文艺逐步走上正轨。
适应市场的要求,不断创新表演技巧,努力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是安徽民营文艺团体异常活跃的根本原因。蚌埠市冯嘴村花鼓灯艺术团以脚下溜、韵律强、身姿美、感情真、神态媚的特点,充分展现了“东方芭蕾”的神韵,深受当地农民的喜爱。宿州市马戏团采取“借鸡下蛋”的办法,租用外地动物演出,丰富自己的演出项目,每月演出600多场,而后扩大演出规模,现在该市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马戏之乡”。
演出形式机动灵活,表演生动活泼,内容贴近生活,是安徽民营文艺团体异常活跃的又一原因。许多剧团结合农村红白喜事、节庆活动等,编排健康向上又联系实际的新剧目,既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又宣传教育了群众。许多剧团还以短小精悍的剧目,宣传新农村建设和普法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记者 刘杰)
(摘自 《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