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2004年5月录制的音配像《朱砂井》,有些想法跟网友们交流。
《拾玉镯》、《法门寺》这两出戏倒是看过不少次,但连在一起,当中加上若干情节的《朱砂井》还是头一回看到。记得梅先生曾谈过,大凡一出戏刚与观众见面,一定要把这里的故事叙述的详详细细,让观众看明白。这一来场子就不免繁琐。演出时间久了,观众熟悉了剧情,就觉得磨唧了,于是演员便从中选出比较精彩的一段来演出,成了现在常见到的折子戏。过了一个时期,又出了一批新观众,他们没看过全本的,对整个儿剧情模糊的很,于是演员又跟据他们的需要反回头改演全本。昨天的音配像就是梅先生说的这种情况。(以前连《法门寺》都有仅演前边宋巧姣在庙堂告状一折的,建国初谭小培、郝寿臣、萧长华、华慧琳就是这么唱的,不带后边大审。)从加上的情节来看,赵廉除了对嫌犯动辄加刑外,还可算是个负责的官吏。他很注重实地调查。也很能思考,比如扣押了傅朋之后,他自己也怀疑这个文弱书生会刀伤二命,于是才又想到提审孙玉娇。又推理宋兴儿失踪的时间与二人被杀正好相同,于是才又提审宋国士。这些情节都说明赵廉还不是“沈不清”之流的胡涂官。朱强是头一回给马先生配像,神气还是挺好的。从全剧看,宋巧姣当时也被扣押入狱,后来不知如何出来,去到法门寺告状,这里是有个小小的纰漏。
第二点想聊的是北京京剧团的强大阵容。五大头牌不用说了,还有李多奎、马富禄,都是全国顶尖的。就是以下的青年演员也有不少是能挑一场大戏的角。象谭元寿、马长礼、黄元庆、李毓芳、小王玉蓉他们常在周日白天以小班的名义演出,后来晚场也常有他们演出。最高票价8角,也都很叫座。昨天演宋巧姣的李毓芳,是梅先生弟子,原来与管绍华、吴松岩在东北组团演出,1957年调入北京京剧团。她与五大头牌都配过戏,和马先生演四进士、春秋笔,和谭先生演桑园会、打渔杀家,和裘先生演姚期、铡判官,和张先生演金水桥、西厢记。还与赵老师演过能仁寺。极尽绿叶之能事。可她也是红花,独挑《凤还巢.》,与马长礼郝庆海合作的《洛阳宫》、现代戏《青春之歌》,都很不错。在外地她甚至和谭裘二位唱过《大探二》。她和慈少泉合演的《十八扯》我看过两回,学唱姚期,学曲艺,学《二进宫》一赶三,真的很棒!我看过她和陈少霖的《芦花河》调门相当高。她与小王玉蓉、马长礼、高宝贤据黄梅戏改编的《女驸马》演的十分出彩。前年她还带病参加了重阳演唱会。那时的北京京剧团一个晚上可以在两个剧场分别演出,每年都能向国家上交利润。北京京剧团的中年演员如陈少霖、周和桐、张洪祥、杨盛春、耿世华,也都享有一定声誉,这样一个花团锦簇的演出团体,真是让人难忘啊!
第三还想聊聊剧场效果的问题。昨天的《朱砂井》是剧场实况录音,我们可以听到观众不时发出的笑声。但掌声可真是不多。我数了一下,马先生出场有个碰头好,大段西皮慢板转二六的第二句“这几天为人犯死里逃生”落个好,斥骂刘公道的流水有个肥彩。再有就是李慕良的胡琴落过一个好。如此而已。但可以肯定,是个大满堂。北京的观众原来是不肯把廉价的掌声送给演员的。
再说说昨天这戏的其他配角和配像演员。李四广,是老辈丑角慈瑞泉的高徒。尤以演婆子戏见长,高个儿,郎石林给他配像还真有几分神似。慈少泉是慈瑞全之子,与李四广是师兄弟。这二位前者是张君秋的左膀右臂,后者是谭裘不可或缺的良佐。遗憾的是马先生唱《法门寺》多是马富禄的贾桂,这次没能听到他那响堂的嗓子。周和桐是郝寿臣先生高足,马先生从香港回来后一直以他为当家花脸。他的京白很有郝先生的味儿。而给他配像的刘大昌是北京戏校早期的花脸,曾受教于候喜瑞老先生,他的表情很好,看他大眼一瞪,真有个气派。刘淑云是吴素秋老师带出来的,她的这出《拾玉镯》是有传授的,可惜后边的线尾子不知为何,散乱得很,也是小疵。
这个音配像的录音大概是后来才寻找出来的,建议该象寻古董似的努力寻找这些宝贝,以满足广大戏迷朋友的渴求。
本贴由老田于2010年9月14日10:39:00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