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说,黄梅戏不能自欺欺人,要实事求是,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韩再芬告诉记者,尽管这批新学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但她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希望。
“舞动青春”佘畅
出生于戏曲世家的佘畅,从小就接触到黄梅戏了,早在2006年佘畅还在戏校读书时,他就参加了现代黄梅戏《美人蕉》的排演。不过,佘畅最大的兴趣却不在于此,而在于街舞。“他是个特别有活力的孩子,很潮,街舞跳的特别好。”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老师们都说,刚进青年团的佘畅,总让老师们觉得有点抓不住,但好在他愿意学,很用功。
老师们告诉记者,佘畅的外形条件,使得他只能扮演“须生”或者“老生”的角色。“这次我们给他排了《戏牡丹》,当佘畅扮上吕洞宾以后,我们都觉得效果不错。他的嗓音成熟,表现欲强。”
但由于长期学街舞的关系,佘畅也有自己的苦恼,“街舞常常是一些机械性的动作,而戏曲需要的是连贯柔韧的动作,所以我常常就弄混了。”因此佘畅就加倍刻苦的练习,从不敢偷懒,扮演起吕洞宾来也渐渐地越来越有神韵了。
“珍惜现在”钱琼
“我是出去走了一圈,才重新回到黄梅戏舞台的,所以我格外的珍惜现在的机会。”从戏校毕业的钱琼,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到了一家企业打工。“那段日子我每天工作,可是心里常常会想起戏校的生活,想念舞台。”内心放不下黄梅戏的钱琼,毅然决然辞了职,回到了安庆。
来到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之后,钱琼更加用心练功,“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黄梅戏,所以我也就不觉得辛苦了。”为了更好的培养钱琼,老师们开始教她学习一些头饰、服装,“我知道自己条件一般,所以老师们希望我能有更全面的发展,我很感激老师们的用心良苦。”
“爱戏入迷”江昆
不论是上网玩游戏时,还是走路吃饭时,江昆都在听黄梅戏。江昆说,他对黄梅戏的痴迷是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培养出来的。“我爸爸很喜欢黄梅戏,记得我小学三年级时,爸爸买了一套《黄梅戏大全》的DVD,天天在家里放,我就天天听,每天学一段,我记得最先学会的就是《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了。”
一年后的六一儿童节,江昆第一次因为黄梅戏露脸了。“那年的儿童节,我跟另一个同学合唱《打猪草》,我记得我当时还唱错了一句,没想到还得了个二等奖,奖励了20块钱。”开心的江昆偷偷拿钱去音像店买了一盘《天仙配》的光盘,回来还被妈妈骂了一顿。
“这次能来再芬剧院是我自己拿个包来毛遂自荐的。”江昆说,他之前在滁州,可是一直觉得很不习惯。“我就自己发信息给韩再芬院长,希望能得到个机会。韩院长很开明,我很感谢她给我这个机会。”
“用心练功”方婵蓉
“她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个子又高,是难得的‘青衣’和‘老旦’人选。”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老师王萍向记者介绍说。方婵蓉小时候就酷爱黄梅戏,8岁时曾随华二小参加戏曲小梅花大赛,获得了全省一等奖、全国金花奖。
经过多年的学习,方婵蓉的唱腔与表演更突出了。此次老师们帮她排了《告洞房》和《昭君出塞》,她都排演得有板有眼。“我觉得多学点对自己有好处,从来都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特别的甜蜜。”认为学戏用心更重要的方婵蓉,每天都用功练习基本功,“融进这个氛围中去,就会发现自己慢慢地在进步。”
“罗城小花”李芳芳
“朵朵山花摇春波,引来村姑唱山歌。池州人人是歌手,一人唱来众人和。早歌泡绿秋浦水,晚歌醉红杏花坡……”这是池州有名的罗城民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民歌手姜秀珍,首次把罗城民歌唱出了县城,唱进了中南海。而李芳芳正是师从于姜秀珍、还被称为罗城民歌“四小天鹅”之一。
“来到安庆之后,我发现黄梅戏真的很好听、好看,我喜欢黄梅戏的韵味。”李芳芳告诉记者,此前还有老师来跟她联系,希望她能回池州,重唱罗城民歌,可是李芳芳还是决定留下,唱好黄梅戏。
在学校时,李芳芳常扮演一些女扮男装的角色,可是来到再芬剧院青年团之后,老师们开始让她挑战一些女性化的角色,“像一些生活小戏,对我来说还是有难度的,但我正在慢慢努力适应不同的角色。”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