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亚创作的电视连续剧《严凤英》,在国内外播映后,受到一致好评。王冠亚是武汉人,毕业于安徽大学理工学院数学系。1948年底,他毅然投笔从戎,加入人民解放军。4年后,他作为安徽军区文工团创作组成员,与黄梅戏班子的严凤英在合肥偶然相识。1956年,王冠亚转业,放弃了可以去北京、上海或留在南京工作的机会,到了安徽黄梅戏剧团。
在安徽黄梅戏剧团,担任编导的王冠亚与主要演员严凤英接触的机会更多了,他俩常在一起读古文,学唐诗,谈表演,练唱腔。王冠亚是个单身汉,排戏忙起来,饭顾不上吃,衣忘了洗,严凤英就叫他到自己家来吃饭、洗衣。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冲破暴风雨》改名为《王金凤》,在省首届戏剧观摩大会上获得优秀演出奖,严凤英和王冠亚分别获表演一等奖和导演二等奖。
辛勤劳动的汗水浇灌出艺术之花,亲密合作的甘露也结出了爱情之果,王冠亚和严凤英结合了。在结婚典礼上,一位最擅长闹新房的同志走到王冠亚面前,象审案子似地问:“你为什么爱严凤英?”“因为她爱劳动!”这位同志又问严凤英:“你为什么爱王冠亚?”“因为他爱劳动!”顿时,在座的人不禁哄堂大笑。原来,王冠亚与严凤英巧妙地引用了黄梅戏《小女婿》中的台词。这个“劳动”,就是指的艺术劳动。
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1957年底,随着反“右”运动的“扩大深入”,王冠亚和团里几个人被决定“下放劳动”。严凤英由于刚刚分娩,加之原有的名声,才幸免于难。王冠亚离家那天,严凤英抱着刚出世的儿子小亚,送了一程又一程。那别离妻子、难舍难分的情景催人泪下。他握着她的手说:“我走后,家里全靠你了。”她看着他的脸:“我等你!”这声音虽有些颤抖,但字字都落在王冠亚的心上。正是妻子的信任和理解,帮助王冠亚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他重返剧团之后,立即和妻子一道开始了新的艺术创作。他们相继将周总理推荐的朝鲜话剧《红色宣传员》以及歌剧《江姐》、《白毛女》等节目搬上黄梅戏舞台,受到观众好评。
正当王冠亚与严凤英精力充沛地为发展祖国的戏剧事业而勤奋工作的时候,又一次灾难从天而降。王冠亚因为漏网右派问题受到“审查”,他心爱的妻子,一代名伶严凤英则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遭侮辱和迫害。1968年4月8日,深受千百万观众喜爱的、受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会见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含冤离开人世,时年38岁。王冠亚为未能保护住妻子而深感痛心和内疚,尤其是当两个年幼的孩子抱着他的腿,哭着找妈妈时,这位刚强的汉子不禁潸然泪下。
王冠亚没有倒下去。他白天接受“审查”,晚上把孩子哄睡了,继续创作。在那动乱的岁月里,他参加创作和导演了《张思德的故事》、《拥军花》等一批剧目,弥补了黄梅戏舞台出现的空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王冠亚和全国的文艺工作者一样,获得了新生。这时,他已是年近半百的人了。岁月无情人有情,他想到了妻子和妻子为之奋斗终生的黄梅戏艺术,夜以继日地工作,出版了40余万字的传记小说《严凤英》,并与江苏老作家顾尔镡一起,将此书改编成15集同名电视连续剧。著名画家赖少其有感于王冠亚为艺术献身的精神,特赠诗一首:豪情已将青春误,错把头颅当酒壶。饮尽东海难解渴,烧成灰烬上天都。
近几年来,王冠亚虽两鬓染上白霜,但青春仍在,朋友说他是“老天真”。他完全有条件再择佳偶,许多热心朋友……
本文由[幼侠]提供
后一半因故缺失,抱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