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安庆市黄梅戏展演周上,望江县的《相知吟》获得了综合演出二等奖的殊荣,这是在安庆市县级演艺团体中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望江县继安庆市第五、六届黄梅戏艺术节以来又一次获得的奖项。望江县首届民营黄梅戏院团剧目展演,5家民营黄梅戏剧团连续五天在望江县城推出了五场正本大戏,场场爆满,每晚戏迷观众均超过了2000余人。是什么使望江的黄梅戏让戏迷们如此青睐?又是什么使望江的黄梅戏独秀一方呢?

传承与创新:

魅力“龙腔”传四方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只有根植群众,民间艺术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传承创新,生生不息。

黄梅戏发展至今有一百多年历史。从草台登上舞台,从采茶调成长为戏剧,从最初谋生之道演进成一门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从地方小戏发展成全国五大剧种之一,望江作为其发祥地之一,始终走在传承与创新的前列。最早的黄梅戏艺人,堪称黄梅戏鼻祖的蔡仲贤在望江组建了黄梅戏最早的班社“长春班”;最早被搬上银幕的黄梅戏《天仙配》,最初从望江素有“戏篓子”之称的艺人胡玉庭口中传出,后是由望江籍戏剧作家陆洪非先生改编而成;最早入“长春班”演出的女艺人胡普伢,成为黄梅戏演艺史上职业女演员第一人。

民国年间,望江黄梅戏演唱十分活跃,并逐步形成了曲调活泼、表演规范的河北路子和与众不同的“龙腔”(即河南路子)两大流派。后来,随着民间流动班社的不断兴起和电影《天仙配》问世,南北两路才在声腔曲谱化的进程中逐步统一起来,并形成了望江黄梅戏的独特唱腔“龙腔”。“龙腔”的形成创新并丰富了黄梅戏唱腔,其道白、腔调用的都是本地方言和声韵,唱腔节奏散漫、调子委婉、如泣如诉,融唱、说、数为一体,其表演朴实而真诚,刻画人物细腻,讲究以情动人,善于表现人物的坎坷命运和不幸遭遇,开创了黄梅戏艺术长河中独具一格的望江路子。这一艺术风格,由蔡仲贤一代奠基后,艺人徐汉卿、杨润保、龙昆玉、徐柳生等予以了继承和发展。尤其是老艺人龙昆玉创办“昆玉佬戏班”,“龙腔”更是一路走红,被圈内所认同,并传承至今。如今,“龙腔”作为一个地方戏曲发展独特的资源,被列入安庆市非遗保护名录。

专业与民社:

千帆竞发闯市场

●改革是适应市场的动力之源,市场是生存发展的广阔天地。只有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才能找到生存之道、艺术之源、创新之力,才能使黄梅之韵发扬光大、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像众多的剧种一样,社团的诞生和竞相发展一直以来始终引领着望江黄梅戏的发展。1993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大众娱乐文化席卷文化市场,民族戏剧整体滑坡,戏剧观众锐减,城市演出市场一片萧条的严峻形势,在民间剧团一个个面临关闭的情况下,望江县黄梅戏剧团打起行囊开始了“提琴挟鼓闯市场”的求生存之旅。2010年,为更好地适应市场,望江县黄梅戏剧团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打破了传统的“铁饭碗”,成功实现了转企改制,按现代企业制度模式运作,成立了“望江县黄梅戏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并重启每年在浙江台州、温州、金华等地进行半年以上商业巡演征程。

“要想生存,就要学会在市场的风浪中搏击,向市场要效益,向改革要动力。”原望江县黄梅戏剧团团长、现望江县黄梅戏艺术传播公司总经理陈立说起10多年来带领演职人员闯市场的经历,脸上虽写满艰辛,但却带着自信。他说,无论是酷暑盛夏,还是寒冬腊月,风里来雨里去,三、五天一次彻夜转点,装台卸车,近10吨重的演出道具从一个台口到另一个台口,要经过四、五次的装卸,全靠所有演职人员动手,但却从没有一人叫苦叫累,他们始终主动承担,按部就班,布置舞台,整理行头,粉墨登台……

赢得市场才能赢得生存、赢得发展。在坚持常年外出巡演过程中,望江县黄梅戏艺术传播有限公司不仅在演出质量上得到了整体提高,而且在演出队伍及舞台装备等方面也相应得到了不断更新,并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演员,他们之中有多人参加全国“十佳”青年演员角逐并入围,有一人已获得全国“十佳”演员称号;有多人获得省、市调演比赛个人奖项;公司也多次被省、市文化主管部门评为先进单位,在安庆七县一市8个黄梅戏演艺团体中可谓一枝独秀。

一花引来百花香。望江县黄梅戏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外出巡演的成功,让望江县12家正式登记的民间院团和众多的草台班社也看到了希望,他们也纷纷开始外出找市场,并长期活跃在浙、闽、赣、鄂等地,从业人员累计达千余人,形成了千帆竞发之势。这些民团和班社在积极传播黄梅戏艺术的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赢取了更多的竞争机会和生存空间。如,望江县长江黄梅戏剧团在持续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7年该团被评为全省民营演出团体先进单位,2009年被授予安徽省“百佳剧团”荣誉称号,今年又被省文化厅评为全省“十大名团”,并且被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推荐,刚刚又荣获全国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文艺院团。

挑战与机遇:

傲雪寒梅分外香

●历史、现在和未来,让我们深信,傲立于寒雪、历经市场风雨磨砺的望江黄梅戏必将在黄梅戏繁荣发展的大花园中成为一朵光彩耀人的奇葩!

纵观望江县黄梅戏的发展,其中有欢乐,也有困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从大的方面讲,一方面随着中外文化相互交流越来越频繁、便捷,既要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播其意识形态,抢占我文化阵地、进行文化渗透的挑战,又要应对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文化的强大实力抢占我文化资源和文化市场份额的挑战。另一方面,还面临兄弟县市主动抢抓文化发展机遇,在文化体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团发展等方面先声夺人的压力。再从自身发展的现状看,还面临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设备比较落后,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高,文化产业发展不快,拔尖人才比较缺乏,政策优势不够明显,新剧目创作乏力,市场空间萎缩等方面的制约和压力。

在感受挑战和压力的同时,经历过市场摔打磨砺的望江黄梅人也从中洞察到了发展的机遇,找到了发展的动力。党的十八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把“发展黄梅戏艺术”列入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安庆市和望江县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繁荣黄梅戏艺术的办法措施。尤其是前不久,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安庆调研时,明确提出要从坚守和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的战略高度认识和看待黄梅戏艺术,让黄梅戏“唱起来、沉下去、走出去”。并要求政府部门要通过实施文化人才建设工程、加强和规范购买服务、实施精品战略、发挥老一辈艺术家的传帮带作用、加大对黄梅戏艺术活动及精品剧目和优秀人才宣传力度等,为黄梅戏的发展繁荣创造条件。随即,在安庆市委常委会和市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虞爱华也明确提出,要实施黄梅戏振兴工程,坚持“唱起来、沉下去、走出去”的发展方向,努力把安庆打造为黄梅戏人才培养基地、剧目创作和艺术创新基地、展演展示基地、重要活动颁奖基地。等等这些,无不让望江的黄梅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黄梅戏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要以创新促传承,深入发掘、搜集、整理蔡仲贤、陆洪非等名家大师在黄梅戏艺术传承创新方面的史料,进一步深化望江‘龙腔’这一地方特色,着力在剧目创作和艺术创新上寻求新突破,让黄梅戏在望江永久‘唱起来’;要以惠民为根本,着眼群众、服务群众,坚持重心向下,在群众中创作生产,在群众中演出提高,在群众中赢得市场、赢得口碑、获得生命力,不断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让黄梅戏真正‘沉下去’,进入百姓心中;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壮大演艺事业,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省外演出市场,以精品力作和特色为支撑,努力开辟一片新天地,让望江黄梅戏艺术能够在市场中寻找到生存繁荣的空间,让望江的黄梅戏真正实现‘走出去’。”在一次次的望江文化暨黄梅戏发展研究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及业内人士发出了同样的心声。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