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黄梅戏剧团成立于2004年,是一个年轻的表演团体,该团的演员除段秋萍、王慧君之外,全都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在少年时期就远离父母,赴外地学戏,毕业后孑然一身来到陌生的武汉工作。他们的同龄人,有好多甚至还在啃老,而他们已经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很多年了。

程丞堪称这批年轻演员的领军人物。她今年27岁,除了拥有润泽靓丽的嗓音和姣好的扮相之外,还有着同龄人少有的稳——之所以用“稳”这一个字,而不是“稳重”或者“沉稳”这些词,是因为她“稳而轻盈”。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承载者,必须得稳;而表现美丽可爱的年轻女性,则需要轻盈。稳得过了容易变沉变重,而轻盈把握得不好则容易变成轻飘,这其间,度的把握很重要。这个度,程丞是把握得很到位的,稳而轻盈这个特质,在她的青春版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年纪轻轻的程丞,已是省级剧团的团长,“寻找七仙女”大赛金奖获得者,拥有一大堆奖项。更为难得的是,她能够做到台上台下都可收放自如,自然而然地掌控氛围,面对赞美和比较,还能够尽量客观公正地判断对待——这样的演员,可谓是养眼又养心。

与程丞配戏的两大小生曹祝来、吴进良也都是80后,二人各有优长。

曹祝来扮相俊美,讲究唱功。在《梁祝》这出戏中,最后两场,他唱得非常空灵、素淡,似乎并无煽情之处,却能催人泪下。他不仅擅长表现柔弱的多情公子,还能诠释性格全然不同的人物——在传统戏《罗帕记》中,他将不问是非、心胸狭小的绝情书生王科举演绎得令人拍案,行家称道、观众赞扬。难得的是,这样一个俊美小生,竟还能在《春江月》中将一个丑角演得活灵活现!每到演出,他还会考虑到搭戏女演员的妆容需要,而主动提前化妆,然后找个地方静静地带妆休息。

排练场上,有时会出现扮演某个角色的演员临时无法到位的情况。每到这时,常会有人说:“我来代!”而且无论是代主角、代配角,还是代龙套,都能代得像模像样,往往代的比本尊还有感觉——他就是帅小伙儿吴进良。小吴的嗓子条件很好,因感到唱功略逊,便自费请声乐老师教授,刻苦练习。他日一旦练成,加上本身的良好条件,此小生的艺术前途未可限量。

同样刻苦的,还有一位武生马建楠。在排练、演出的空挡时间,他的身影经常会出现在空荡荡的舞台上,腿绑沙袋、足蹬武靴、手提佩剑,孤身一人,默默练功,一遍又一遍。很难想象,在演艺界的、二十出头的孩子,能够这样耐住寂寞,刻苦用功。马建楠的身架子偏瘦,但他的武生范儿很足。

一次,该团演出了《春江月》,很多观众看后都说,大宝儿演得好,把观众看哭了。但是观众并不知道,扮演大柳宝的演员刘学武,当时正值肾结石突然发作。那一声撕心裂肺的“娘啊——”和泪水滚滚的惊天一跪,是真真切切地牵扯着他锥心刺骨的痛。肾结石是最要命的急痛病之一,他能强忍着剧痛将这段最难唱的戏演完,已是至为难得;然而,一直撑到谢完幕、观众散场之后,深更半夜不得不到医院挂吊针的刘学武,还在不停地为唱得不好而自责。二十出头的孩子,能做到这样有担当,在当代并不多见。

冯志刚,是团长程丞的左膀右臂之一。作为演员,他从忠良直臣、老相爷、老解差,到小书童、报子小丑、小傻子……几乎无所不演,而且还能演得个个儿出彩。有人曾经对小生们开玩笑说:“如果冯志刚个儿高的话……”他们立刻接道:“那我们都歇菜了!”虽然是个玩笑,但从中可以看出,冯志刚的优秀是获得了公认的。事实上,他很早就荣获了全国小梅花大赛金奖。现在身为副团长的他,无疑不仅仅是一个好演员。

一台好戏离不了好配角。本身条件不错的林扬、胡怡、周燕等演员,临时要顶角色就能很出色地顶上;还有石静、陈伟奇、沈海燕、汪婷、罗青、曹玲娟等80后、90后演员,都能在各自的角色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不计较一时得失,同样获得了观众的好评。

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有一次剧团到黄梅县演出,每天晚上演出结束、例会之后,已是将近十一点,接下来还要拆台、装台、走台对光,做完所有这些,往往已是凌晨二、三点。旁人或可轮空休息,副团长王道茂、冯志刚几乎每晚顶到最后。第二天早上还得排练,演职员的辛苦可见一斑,然而他们却并没有什么怨言。

这些能够为他人着想的、有担当的、埋头吃苦的、台上台下皆能令人另眼相看的孩子们,难道不是我们戏曲行业的宝贵财富么,难道不是我们文艺事业的宝贵财富么?诚然,他们并不完美,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缺憾,但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我们珍视、需要我们呵护、具备了无限潜能的、成长中的群体。在他们身上,确实可以看到传统戏曲、乃至传统文化得以保留延续的希望。

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黄梅团这几年成长很快,令人欢欣鼓舞。但是了解该团历史的人都知道,建团之初这个剧团并没有这么强的战斗力。当年。这个团的演出,曾受到领导的批评,演出水平和演员曾被嘲讽,再看今天的出色演出,的确令人感慨万千。

对后辈演员的传帮带、悉心培养,是戏曲艺术界的优良传统。一个年轻的剧团,从建团之初到现在的巨大转变,除了演员自身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之外,离不开剧院这个大团队的培养和关爱。很多演员说,他们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剧院的汉剧团、楚剧团的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剧团赴黄梅县演出,院长李道国在百忙之中亲自带队为开场戏助威,副院长詹春尧随后赶到慰劳;当他们听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好消息之时,应当是最觉欣慰的——不弃春笋情,育成紫竹林。

不知不觉,剧团快七岁了,这七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年轻的传统戏曲剧团的成长,看到一个小荷才露尖尖角、它日展妍更妖娆的未来美丽愿景。看到为实现这个愿景而努力的所有的人们,以及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当代传统戏之希望——这希望,不仅是传统戏剧的传承与未来,还有蕴含凝结在其中的传统文化、传统精神的传承与未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