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看大戏经典再现

据江淮晨报报道,“出门三五里,处处黄梅声”,安庆是一座有戏的城市,人人皆歌者,走在大街上,几乎每个安庆人都能开口即来“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蜚声海内外,《天仙配》、《女驸马》等一批经典的作品广为流传。黄梅戏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群众性、创新性,让其始终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并成为安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最具标志性的城市名片。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要说到黄梅戏,人们立刻会想到安庆。

今年春节期间,安庆以“过大年看大戏”为主题,从正月初三至初六下午,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在安庆市黄梅戏艺术中心连续三天演出黄梅戏传统大戏《五女拜寿》和《女驸马》。正月十二至十四14:30,每一位市民都看到黄梅戏传统剧目全本大戏。

名家辉映、新秀辈出、同唱经典、传承黄梅。春节期间,一场场精彩纷呈的黄梅戏演出,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一道文化大餐。

几代人传承守护文化符号

“一听到熟悉的《女驸马》,熟悉的年味儿就都回来了。”安庆市民韩先生说道,如今《女驸马》已陪伴全国观众走过了整整60年,当年的首演单位是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如今已成为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前身。

据再芬剧团资深艺术家李萍介绍,再芬剧团多年来一直着力于黄梅戏的传承、发展,积极培养人才,开拓市场。“我们不能要求年轻人来喜欢戏曲,而是做好自己,吸引他们来看,让他们主动选择来看,从而热爱。”

为了做好黄梅戏自身发展,除了与国内优秀创作、导演、编剧团队的合作之外,经过多年的培养,再芬黄梅现已拥有“三层梯队”人才资源。资深演员李萍、马自俊演艺精湛、风格别具,彰显大家风范;刘国平、吴美莲、余淑华、丁飞领衔的青年演员团队,逐步成为中流砥柱,深受广大戏迷喜爱。

此外,以“80、90后”王泽熙、余平、张敏等为代表的“再芬黄梅青年团”,在剧院老一辈艺术家传、帮、带的带动下,如今也登上舞台,成为了剧团的主力军,从而形成了一个朝气蓬勃、后继有人的演出群体。

相比京剧的博大精深、昆曲的婀娜多姿、越剧的婉转吟唱,黄梅戏更加通俗、生动,也更“接地气”。从李萍到张敏,几十年的传承,对黄梅戏的一腔情怀却丝毫不减,这不只是出于对艺术追求、兴趣的坚守,更是对黄梅戏这一文化符号的一种守护和传承。

用创新把观众拉进剧场

“今年再芬黄梅在大年初七、初八还走出安庆,来到上海,让更多的市民感受到高雅艺术和节日氛围。”再芬黄梅营销部总经理江元元说,要用黄梅戏向全国讲好安徽故事。

在她看来,现在的电影、电视和手机内容都太吸引人了,“天天打猪草,夜夜闹花灯”是不可能把观众拉进剧场的。因此,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黄梅戏不断创新表演形式,在音乐、舞美、服饰等方面注重创新。现代审美元素在近年来的黄梅戏新剧目中得到了充分运用。黄梅戏不再是民间小调,而是集时尚和观赏性为一体的高雅艺术。

近年来,再芬黄梅坚持“一戏一品格,一戏一样式”的艺术理念,成功创作出《徽州女人》、《公司》、《徽州往事》、《寂寞汉卿》等大型新戏,《访鼠》《过关》《马前泼水》《斩娥》《巧嫂卖瓜》《休夫》等几十部小戏,充实了黄梅戏剧目,受到广泛认可。

除此之外,在新戏内容上则注重“讲好安徽故事,讲好安庆故事”。近年来,各大院团创作了一大批剧目,其中《徽州女人》、《徽州往事》、《半个月亮》、《独秀山下的女人》、《胡久根卸任》等剧目,讲述的都是安庆或安徽的故事。

“黄梅戏的根在安庆这里,群众基础也在这里,讲好身边的故事,很容易引起大家情感上的共鸣,也能更好地宣传安徽、宣传安庆、宣传黄梅戏。”江元元说道。

全国巡演培养更多年轻观众

今年又恰逢《女驸马》“问世”60周年,再芬黄梅将开展全国巡演纪念活动,让更多人有机会亲身感受黄梅戏的魅力。

据了解,再芬黄梅数年来坚持优秀剧目全国巡演。以《徽州往事》为例,自2012年创作以来,在全国多个城市巡演100多场,打破多项演出纪录。目前,剧院年均演出400多场,巡演城市遍布全国。数年来坚持举办再芬黄梅合肥演出季、盛夏演出季、国家大剧院演出季,走进60所高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培养了一大批年轻观众。

“好多年轻观众可能是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所以可能不知道黄梅戏是什么概念,他们可能一开始会说不喜欢,但是如果他们真正地走进剧场,感受了黄梅戏的魅力后,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喜欢黄梅戏的。”李萍说。

如今,随着黄梅戏不断深入校园,也让黄梅戏以课程化的角色再度掀起新的流行热潮:安庆市的大街小巷上,一些老少戏迷齐声开唱;校园内外,不时能听到哼唱黄梅戏的稚嫩声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