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社会征集黄梅戏剧本,安徽省已经坚持了15个年头。 2017年安徽省黄梅戏剧本征集近日拉开帷幕,征集时间为2017年4月15日至8月31日。凡近年来创作且未发表、未排练、未参加评奖的剧本均可参加征集。征集的剧本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本年度征集剧本题材不限,提倡具有浓郁的社会生活气息的现实题材作品,和立足安徽历史人文资源进行创作的历史题材作品。

关于传统戏曲剧本创作,很多话题一向为业内讨论的热点,但“剧本荒”几乎是个异口同声的话题。在一些全国性奖项评选中,入围作品集中出自几位“资深编剧”之手的现象并不鲜见。著名剧作家魏明伦曾说过:“中国戏曲,最缺编剧,在众多文学类别中,戏剧文学是最难的。 ”当下戏曲行业所遭遇的这一瓶颈,具体表现为戏曲剧本数量少、质量低、缺乏编剧人才等。黄梅戏亦不例外。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唐跃认为,基于这样的现状,对于目前的黄梅戏剧本创作,相关人员必须了解整体创作态势与创作困难所在,找出合适的解决办法和对策,重获传统戏曲文化的生机。

本年度黄梅戏剧本征集的目的在于立足安徽本省优势,提高黄梅戏剧本创作质量。往年的剧本征集活动覆盖面狭窄、途径与渠道相对单一。今年,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将联合安徽省艺术研究院、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安庆市黄梅戏剧院等多家单位共同合作,为我省黄梅戏剧本创作搭好平台。作为黄梅戏作品一度创作的重要环节,在近年来艺术评奖大幅度减少的现状之下,黄梅戏剧本创作的数量有所减少,质量方面也未有明显提升,怎样激发基层单位和编剧的创作积极性?

在影视界,“金牌”编剧的风光不亚于明星。但在传统戏曲剧本的写作领域,情况却不同了:报酬无法与影视剧本相比;写剧本前要对传统文学和舞台艺术有足够了解;不少年轻人对这个行当望而却步……可喜的是,在今年的征集研讨会上,记者看到编剧队伍中多了不少年轻面孔,但这些青年编剧更渴望得到舞台实践的机会。“有舞台,没有实践,青年编剧不会成长。”安徽艺术职业技术学院青年编剧周倩说。为剧本寻找出路,剧本得到舞台表演转化,几乎都是省内基层编剧们的心声。业内人士认为,所谓的剧本“荒”,不仅是编剧与作品的量的问题,而更多体现为剧本上演难、创作与市场的供需对接难、出精品力作难,尤其是排演剧目的功利目标与戏曲创作的艺术规律之间,成名剧作家涸泽而渔与青年创作者缺少平台之间的两难。于是,我们真正感受到的不是剧本“荒”,而是剧本“慌”,一种慌忙的状态。

破解“荒”与“慌”,还需各方力量合作、协同作战。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编剧冯传胜认为,编剧们可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比如有的编剧选题创意好,有的擅长写唱词,有的叙事结构搭建得好,在此情况下,可以组织重大攻关计划,合力“攒”出一个好本子。宣城市文艺创作研究室主任端木于平表示,剧本创作可打破行业、区域限制,甚至组建一个创作联盟,扩大行业生存空间,对有型的好本子可以群策群力,进行深度加工、定点打磨。蚌埠市艺术研究所所长韩枫认为,除了当代题材、红色题材等,也可以考虑特殊题材,探索黄梅戏音乐剧,在挖掘戏曲当代性之中,找到新的平台。石台县文联编剧田胜平则认为,发挥本土编剧对本土剧种、本土生活的深厚积累,无论从传承地方戏曲还是从丰富当代创作的角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将于今年10月份组织相关专家,从征集剧本中评出入围剧本在戏剧之乡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召开剧本研讨会,经研讨会讨论认可的剧本将择优在《新剧本》《黄梅戏艺术》杂志上发表,并向省内黄梅戏艺术表演团体推荐排演。(记者 晋文婧)

(摘自 《安徽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