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详读《中国古代文学史》,从上古文化到1919“五四”新文化运动止
有一些我很感兴趣的内容让我一再详查资料
本人爱好并不多,除了喜欢古典文学以外就只爱个黄梅戏
对于学术文化之类的东西还喜欢盘根究底一番
也就是说对于涉及到古典文学范畴的东西总要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
对于黄梅戏的戏迷来说,大家都知道《天仙配》这部经典剧目
从严凤英版到韩再芬版,还有现在其他黄梅演员的演出版本
历经了无数黄梅戏人的努力,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其中的《路遇》《满工对唱》更是经典
而从我知道这部戏、这个故事到今,我一直认为《天仙配》是现代人凭空编写的,现在才知道它早已存在了
关于《天仙配》中董永最早出现在晋·干宝的《搜神记》中,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在干宝的《搜神记》中是因为天帝感念董永至孝故让织女下凡助他还债,这是最早在文字方面有记载的一种说法
再有与明·汤显祖的《牡丹亭》同一时期出现的戏曲剧本《织锦记》中记载的故事情节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天仙配》的情节有许多的相同之处了
虽说以上两个版本的故事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天仙配》有的不少不同之处,但是可以证明一点,那就是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是有一定的民间文化基础的
从二人的槐荫树下相会到槐荫树下分别,前后不过百日
黄梅戏用她那温婉的唱腔为我们展示了一段与众不同的仙凡之恋
一段凄美的仙凡恋
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传奇
“寒窑虽破可避风雨”,一段没有建立物质基础上的爱情
虽说前人有好的题材,没有今人的重新整理创作,以及众多的黄梅人的演绎,我想可能到今天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
真的很感谢那些为黄梅戏默默付出的人们
更感谢那些在舞台上为我们诠释故事人物的黄梅演员,是你们把一个鲜活的人物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