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另类,舞台剧、话剧、电视、电影我都演过,但跨界出演也是为了黄梅戏!”昨(9)日,黄梅戏《徽州女人》在金色歌剧院开演前,名角韩再芬向记者讲述了她与黄梅戏的难解之缘。10岁时,韩再芬陪一个朋友去考黄梅戏剧团,“结果她落选了,我这个陪考却被相中了!”但戏曲界不是娱乐圈,绝没有一夜成名的神话,等待韩再芬的是日日苦练。“12岁,我写求救信回家,然后逃学……16岁,我成名了……20岁……30岁……”如今,她已贵为戏曲界天后,但却更愿意称自己为“推手”,“我要让黄梅戏变得更时尚,被更多的年轻人喜欢!”
学戏太苦差点当逃兵
韩再芬出生在安徽省潜山县,当地几乎人人会唱黄梅戏,加之母亲也是黄梅戏演员,所以韩再芬说:“我对黄梅戏的热情,估计是打娘胎里就有的。”而她正式学习黄梅戏的经历,很有戏剧性。“10岁时,安庆黄梅戏剧团招生,我陪一个朋友去考试,结果她没考上,那儿的老师却把我选上了。”
到了剧团后,韩再芬才知道,学习黄梅戏跟自己想唱就唱完全不同,“得练功,我那时候才10岁呀,苦啊!”12岁的一天,韩再芬终于忍不住了,偷偷往家里写信,“我告诉父母这里很苦,我很想家,还特别强调‘我一定要回去,回去做什么都可以,就是不唱戏’。”结果,父母果然将她接回了家。但韩再芬发现,父亲从此不再跟她讲话,“终于我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不理我’,父亲这才提起我去学戏前他说的那句话:‘如果你选择了这行,就一定要坚持到底’。”与父亲“破冰”后的第二天,韩再芬重新回到了剧院,直到今天。
成名跨界只为黄梅戏
16岁,韩再芬终于唱出名堂。随后,她靓丽的外表又得到了影视圈的青睐,出演电视剧《尘埃落定》、《船政风云》,演土司、演慈禧……然而,这么多年来,马兰、吴琼等黄梅戏名角淡出或转行,韩再芬却始终坚持着,北京、上海……很多文艺单位向她抛来橄榄枝,她从未心动,至今仍呆在剧院。“当我还是小苗时,剧院培养了我,如今我长成了参天大树,自然有很多小苗需要我的呵护,我走了,他们怎么办?”韩再芬坦言:“我是一个另类,跨界也是为了演黄梅戏,观众在影视剧中看到我,会说:那不是唱黄梅戏的吗?于是他们会去看黄梅戏。”
发展让黄梅戏更时尚
黄梅戏的未来在哪里?这是韩再芬日夜思考的问题,“前不久,有篇调查报告反映,目前戏曲的人气指数除了京剧就数黄梅戏最高了。”她说,目前她最想做的,是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看黄梅戏。如何得到年轻人的喜欢?韩再芬认为,得让黄梅戏时尚起来,“时代是在不断发展的,观众在音乐、唱腔和视觉方面的欣赏习惯都在改变,不仅是黄梅戏,任何一种艺术都必须与时俱进。”2003年,韩再芬主演的黄梅戏原创作品《公司》曾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谈及原因,她直言:“时尚!因为采用了现代音乐表现手法,还把现代舞的一些东西糅进剧情里,像踢踏舞、猫步……”
名家观点
为节约不要助理 为艺术低价演出
因为韩再芬的影响力,当地政府以她的名字给剧院命名为 “安徽省安庆市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韩再芬任院长。这个院长,绝非娱乐圈某些女明星办学当校长,那的确得做实事,谋出路。“累啊!我必须走在最前面,一切亲力亲为!”所以除了唱戏,韩再芬还会亲自出面谈演出,谈生意。
虽然一直很忙,但韩再芬至今没有配助理,“有时还挺羡慕梅兰芳大师的,那时候都有一群助手。”自己化妆,是戏曲行规;但不请助理,则是为节约开支。但在外演出时,韩再芬对自己的出场费却又是开价最合理的,甚至有些偏低。韩再芬认为演出正好帮她推广黄梅戏,至于钱,她直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些人漫天要价,他的艺术未必就能值那么多钱!”
蓉城之约
成都观众“懂戏”
韩再芬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到成都演出。非遗节上的两场《女驸马》,场场爆满,她很激动:“成都是个戏曲文化氛围很浓厚的城市,这里的人发自肺腑地喜欢戏,懂戏!”原本演出结束就要离开成都,但一位在蓉经商的安徽人极力挽留韩再芬,希望她能再演几场,在这位安徽老乡的张罗下,才有了金色歌剧院这场《徽州女人》。
据介绍,黄梅戏《徽州女人》诞生于1999年,公演后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演出经久不衰。“演了10年、200多场,现在不少观众干脆直接叫我‘徽州女人’!”
“徽州女人”悲情
昨晚,在金色歌剧院,随着巨大的画幕在音乐中缓缓升起,观众慢慢被带入了100年前的徽州村落,韩再芬扮演等待丈夫归来的“徽州女人”,她的出色表现,牵引着全场观众,众人为她哭泣,为她唏嘘。
在黄梅戏《徽州女人》中,从15岁的少女到50岁的老妇,韩再芬都诠释得恰到好处:15岁,她举手投足都是少女的纯真与娇憨;独守空房后,她的凝重、惆怅,将悲伤通过哀切的唱词一点点渗入观众的心扉,连男戏迷都热泪盈眶!(记者 肖姗姗)
(摘自 《天府早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