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棺惊梦》是黄梅戏的演出本,京剧本一般叫《大劈棺》《庄周试妻》,近年来李宝春曾经改编为《试妻大劈棺》,越剧叫《蝴蝶梦》,话剧叫《庄周戏妻》,还有许多剧种,诸如河北梆子、二人转等所叫的名字也不尽相同,不管怎么叫,其实故事都是大同小异的,就是庄周修道数年,回家途中见一年轻的寡妇在扇坟,庄周问明原因后帮其扇坟好改嫁他人,然后回家试探妻子是否真心,谎称暴病身亡,幻化了一个楚王孙前来吊孝并挑逗其妻田氏动心后又暴病在床,须人脑做药引放可治病,田氏遂劈棺,庄周呵斥其不贞,愤而离去。
我觉得话剧的演出本比较超前,把现实主义的观念都融合在了演出中,特别注重了人的因素,而黄梅戏的演出本之前是没有的,是余秋雨马兰等人参与改编的,所以文学价值较高,从一种全新的角度,重新诠释了田氏与庄周及楚王孙的微妙关系,唱词非常的优美,加上马兰的独具魅力的表演,使该戏增色不少,越剧的版本则是比较清晰亮丽,表现的人物也比较细腻传神,这几个版本都不失为佳作。
而京剧的版本,我先后看过几个不同风格的,一个版本是稍微改动了一下传统剧本的演出,演员不清楚是谁,但总体感觉一般,这出戏的田氏是以花旦应工的角色,后面的劈棺带乌龙搅柱的表演,看来还是蛮传统的演法了;还有一个版本是京曲合演的,是王紫苓与魏喜奎合作的,其中魏喜奎扮演观音唱北京曲剧,王紫苓是以荀派花旦应工,毕竟是年岁大了,一些动作没有能很好地表现出来,但其表演绝对是上层之作,再有就是赵群与李宝春合作的版本,旦角是以青衣应工了,该版本显得比较超前意识,演员的化妆及换台都是在观众的眼皮底下进行的,或许是台湾风格吧,总是觉得有些别扭,但我还是比较赞赏其修改本子的思路,将田氏由风骚改为了思春,最后的结局也改为了寻求新生活。这应该是颠覆原作的一个大胆改革本吧。
这出戏在解放后已经禁演了,其风貌如何,恐怕70岁以下的观众知道的不多,我也只是听老艺人讲过,过去筱翠花演出该戏是踩翘的,在劈棺一场,舞台只有一束光追随着田氏,劈棺时,煞那间灯黑,一束光亮,庄周出,等再灯亮时,田氏已经由下场门蹦到了上场门附近,可见其过硬的功夫。这样的演出恐怕我们是再难见到了。
看过几个《大劈棺》的版本后,我忽然觉得不论哪个剧种的改编本,改编的都很成功。想想之前也是有人去改一些京剧的剧本,但我觉得改成功的近乎为零,因为许多人改剧本只是朝着为现实服务的方向去动笔了,这不应该。改要有几个前提条件,第一,前人已经经典的东西了,就不要再去动了,动也只能是画蛇添足,第二,改要首先熟悉剧本,要理清脉络,切不可盲目去改,为改而改。第三,就要有一定的文学历史基础,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不是谁想改就能改的,最起码的是改编后能让观众能接受。就比如李宝春赵群版的《大劈棺》我觉得改的就很好,既没失原有的脉络和人物冲突,又赋予了新意。
“唐三千宋八百”的中国戏曲文化,沦落到今天就精简下掰手指头都能数过来的哪几出了,新编戏更是让人想爱都难,就这几出戏,也没逃脱被糟改的厄运,如果有哪闲功夫,改编几出像黄梅戏《劈棺惊梦》这样的经典之作不好吗?
本贴由戏迷知音于2009年9月20日08:42:06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