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4月8日,严凤英弃人世而去!40个春秋经历了两重天,整个神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广大观众对凤英的思念和对凤英的爱没有变。如今一提到黄梅戏,一听到黄梅戏,一看到黄梅戏,人们就会想起严凤英。严凤英已成了黄梅戏的代名词,她的笑容、她的风采、她的艺术魅力,和她创造的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已经在人们的心田里扎下了根,已经融入到历史的艺术长河之中!
人们每年都要举办各种活动怀念严凤英。在我看来,这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提醒人们千万不可淡忘那段历史;二是对新时期新生活的珍惜,牢记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力量;三是呼唤黄梅戏艺术在继承和创新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今年主办方确定的基调是“团结、责任、奋进——开创黄梅戏的新局面”,十分贴题,且有针对性,严凤英就是一位善于团结,富有责任,在艺术上不断奋进的艺术家。
严凤英不是科班出身,没有经过严格的技能训练,但是她聪明好学且有一副好嗓子。她的聪明好学全都用在了点子上。严凤英的人缘极好,有许多挚友,特别是在文艺界有很多名家都是她的良师益友,而她真是一位博采众长的天才,犹如一块善于吸取水分的海绵,从其他艺术处、从兄弟剧种处、从同行处、从朋友处、从观众处,用心看、用心听、用心揣摩、用心思考,什么京剧昆曲,什么大鼓曲艺,什么山歌小调,什么异国风情,只要是好的且又适合黄梅戏,又符合自己的条件,她都能拿过来,把它融入黄梅戏之中,融入自己的演唱之中。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她已名满天下,仍然以“普通一兵”参加赴川学习队,学习川剧演唱艺术,这才是大家风范!
这里不能不提到她对待老艺人的态度。在她成名之后,据我所知,她对待丁永泉、丁翠霞、查文艳、潘泽海、胡霞林等等前辈艺人都是执弟子礼。她知道这是她的根本所在。她本性调皮,不拘小节,有时还使些“小性子”,但在这些老艺人面前则是彬彬有礼,恭敬有加。她有一位好友向她学习《游春》,她悉心教授之后说:“我只会这几招,我再请丁老(指丁永泉)帮你看看,他既是我们黄梅戏的梅兰芳(指丁老为黄梅戏皇后),又是我们黄梅戏的萧长华(指丁老桃李满天下)。”一片虔诚之心溢于言表。
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代大家,严凤英更知道她的责任,她在舞台上也是用心演,用心唱,用心揣摩,用心完善,她的一招一式,一腔一调,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和谐、那么优美,让人念念不能忘。她既是一位忠实的继承者,又是一位勇敢的开拓者,她既不墨守成规,又不胡思乱干,真是难能可贵。“文革”暴政可以迫害致死严凤英,但却毁灭不了严凤英的事业。在40年后的今天,当她看到黄梅戏后继有人,而且人才辈出,看到活跃在各地舞台上的诸多代表人物马兰、黄新德、韩再芬、吴琼、蒋建国、吴亚玲、杨俊、张辉、李文、赵媛媛、汪菱花、何云等人的各具特色的风采,她一定会在九泉之下开怀大笑!她一定和我们一样在为黄梅戏加油喝彩!
(摘自 《合肥晚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