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中绽放精品

2009年10月,黄梅戏《雷雨》历经5年磨砺,凤凰涅槃,以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质量、优美的舞台呈现,被评为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这是我省舞台艺术作品首次跻身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

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目标,坚持优先发展和重点扶持黄梅戏方针,精品大戏不断涌现,黄梅戏已成为我省文化艺术中响亮品牌。优秀剧目的成功给予我们诸多启示。创新无疑是最重要的环节。观念更新,打破惯常思维,借鉴吸收京剧、昆曲、西洋歌剧等艺术形式的特色元素。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外来资源整合带来新兴理念与成功经验,一方面可以直接提升具体剧目的质量,一方面可以带动提高创作人员的水平。正是在观念创新之下,剧目创新、题材创新、人物塑造创新……创新的思路及具体手法层层推进。黄梅戏《雷雨》,是根据曹禺先生同名话剧著作改编而成。经典作品魅力深厚,具有无穷的艺术生命力,而黄梅戏《雷雨》并没有匍匐在经典的脚下,而是将原著中大少爷周萍设为一号人物,使所有的戏剧冲突围绕着这一人物的内心苦闷和灵魂挣扎而展开。

如此一来,一方面突破了这一经典剧目的戏剧冲突范式,另一方面改变了黄梅戏历来以塑造女性人物见长的风格,拓宽了黄梅戏的表现领域。

创新的观念让黄梅戏发展成果丰硕,安庆市黄梅戏剧院排演的黄梅戏《六尺巷》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2007年在京首演获得轰动效果。省黄梅戏剧院打造的黄梅大戏《逆火》,从2005年首次排演,到作为“2008年奥运重大文艺演出”剧目,献演北京民族文化宫,早已唱响中国。

在市场中打牢根基

2009年8月10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受中宣部、文化部的委派深入基层,来到北京东城区景山街道进行慰问演出,将一台汇集黄梅戏名剧﹑名段与名家的“黄梅戏经典唱段演唱会”奉献给了这里的观众。演出在黄梅戏经典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演唱中走至尾声,台下的观众与台上的演员共同演唱着这段脍炙人口、风靡海内外的黄梅戏唱段,除了掌声,还有感动。

“黄梅人”送戏下基层,首先是希望能够贴近老百姓,与群众产生艺术共鸣。其次,艺术来源于生活,老百姓的生活写照就是艺术素材。再次,在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时也能为地方经济做出贡献,是这一创意型产业的重要使命。

专业艺术团体在积极探索黄梅戏回归民生之路,一方面不断策划、制作符合时代审美需求的新剧目,找市场、闯市场,与企业携手联合,到各地巡演,既为发展黄梅、创作精品剧目累积资金,又达到宣传黄梅戏、宣传企业的目的,实现三方互惠双赢。2006年8月19日,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与企业共同创办的安庆黄梅戏会馆隆重开业。黄梅会馆里,原汁原味的黄梅曲调,余音绕梁。黄梅戏会馆是文化体制改革和市场回归的产物。

民营艺术团体在市场运作中成熟起来。 2008年,首届安徽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优秀剧目展演中,宣城市春燕黄梅戏剧团表演的黄梅戏《杨门女将·探谷》获评“十大炫彩节目”之一。安庆的怀宁县民间剧团演出红火,全县现有注册的民间剧团20多个,全县20多个剧团每年的演出就高达4000多场。目前,这些民营剧团的足迹已遍及我省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省。

在学演中历练人才

2009年5月,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大赛在杭州揭晓,省黄梅戏剧院周源源凭借在黄梅戏《逆火》中的精彩演出,获得殊荣。至此安徽省戏剧演员获“梅花奖”已有十一位。 “黄梅”人才辈出,正是我省近年发展黄梅戏基础性工作的重要成绩。

专业剧院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行当齐全、艺术过硬的黄梅戏的艺术人才队伍是专业剧团不懈努力的目标。省黄梅戏剧院每年设专项经费送青年业务人员学习深造,全面学习编剧、导演、演员、灯光设计、化妆造型设计等各种专业。表演经验需要大量艺术实践来积淀,鼓励青年演员参加省内外各种艺术赛事,支持他们参与更多的艺术实践,安庆再芬黄梅戏艺术剧院、安庆黄梅剧院等主要艺术团体在多次重大演出中让新人演主角、挑大梁。

专业学校、高等院校共同培养黄梅戏全面接班的储备人才。 2008年省黄梅戏剧院首次和安徽省艺术职业学院联合招收了黄梅戏专业学生40名。2008年6月,安庆师范学院首次将黄梅戏编导专业纳入本科招生计划中,面向全省招收35名学生。而早些年前,安庆师范学院已经申报了黄梅戏方向的本科表演专业。这是我国戏剧界除京剧和昆曲外,第三个拥有本科教育的剧种。

上世纪80年代,黄梅戏“五朵金花”曾打造了黄梅戏的二度辉煌。2006年,黄梅戏新“五朵金花”评选揭晓,省黄梅戏剧院的何云、程小君,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王琴,安庆黄梅剧院一团的吴美莲,马鞍山市黄梅戏剧团的仝婷成为新“五朵金花”。从2001年至2008年,吴亚玲、李文、蒋建国等先后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