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是中国传统地方剧种之一,深受全国观众的喜爱。安庆作为黄梅戏的发源地,享有黄梅戏之乡的美誉,民间更称安庆“出门三五里,处处黄梅声”。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黄梅戏越来越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革,许多黄梅戏剧团处境艰难,广大人民群众也很难看到专业演员的演出,黄梅戏的前途不甚明朗。为了保护并将黄梅戏这一传统艺术发扬广大,近些年来,安庆市政府积极努力,采取多种措施,为黄梅戏的保护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带动了安庆市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黄梅戏会馆演出片段
让黄梅戏成为群众的艺术
过去,专业剧团的表演只有领导、富人才能享受到,普通百姓与之无缘。许多演员渴望演出却没有机会。现在,只要花上20多元,就可以在位于安庆闹市区的5235黄梅戏会馆欣赏到专业演员的精彩演出。这间占地1200平方米的会馆,以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茶戏楼”演出形式,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不仅让许多普通百姓看到精彩的演出,也给演员增加了经济收入,同时给更多的年轻演员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为黄梅戏的传承做出了贡献,可谓一举多得。素有“戏曲之乡”美誉的怀宁县,仅登记在册的黄梅戏剧团就有27家,对黄梅戏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梅戏会馆演出片段
让企业成为市场主体
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专业黄梅戏剧团的经营情况不是很乐观,有的甚至早早的陷入了困境。这与政府的干预也分不开。过去专业黄梅戏剧团都是政府养着,办一场演出,政府买单,对各个单位送票。然而就这样白送的票,演出的时候,台下的观众依然稀稀落落,演员演出也没有积极性。政府的大包大揽,造成了市场的萎缩。后来,政府尝试以低价门票对社会公开发售,结果却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这说明黄梅戏还是有市场的,老百姓不是不想看戏,而是没有机会看到专业的演出。作为政府,我们就要为黄梅戏培养这样的市场。”安庆市副市长王强对记者说。不仅如此,政府还积极鼓励黄梅戏走出去。对于黄梅戏团在外地的演出,政府都会根据演出的场次,剧目给与剧团和演员不同程度的补贴,大大加强了剧团和演员的积极性。在马鞍山的一次演出,一万多名观众到场观看,广大群众对黄梅戏的喜爱可见一斑。
让黄梅戏的生产专业化
过去黄梅戏只是单纯的舞台表演,剧本也很有限,看多了难免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现在,通过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名人领衔,对黄梅戏进行专业、系统的营销。本月14日至21日在长安大戏院公演的黄梅戏《六尺巷》的剧本就是由政府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通过现代的包装和营销,让传统的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同时,安庆市政府积极利用各方面手段宣传黄梅戏。由传统黄梅戏曲目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天仙配》已经进入审查阶段,即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位于天柱山脚下,投资3000万的孔雀东南飞影视基地,84栋主体建筑已经于近日全部封顶;本月22日,30集电视连续剧《孔雀东南飞》即将在此开机。这一些列的精彩出牌,无疑对黄梅戏是个极好的推销。
“我们打算在全国20多个主要大中城市设立茶戏楼形式的黄梅戏会馆,目前北京的项目已经在洽谈中。除此之外,我们也在积极寻求各方支持,打造一台像印象刘三姐那样的大型户外场景演出,提升安庆黄梅戏的品牌和知名度”。对于黄梅戏的未来,王强副市长显得信心十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