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安庆12月2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听到熟悉的黄梅戏唱腔,很多人都会立刻想起韩再芬的名字。1984年因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一举成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在黄梅戏熏陶下长大的她,10岁的时候就被安庆黄梅戏剧团录取,成为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入行近40年,韩再芬塑造过很多经典角色。这位在传统戏曲文化困境中奋力突围的“开拓者”说:“黄梅戏应该成为当代戏剧。”特别报道《众说十九大》今日对话嘉宾: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

这两天,在安徽大剧院,“再芬黄梅·合肥演出季(第七季)”如约而来。青春版的《天仙配》、传承版的《女驸马》、创新版的《春江月》三台大戏轮番上演。不过,与往常不同,今年的演出,舞台上没有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韩再芬的身影。
  
韩再芬说:“再次上演这三出戏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向经典致敬,敬畏传统文化,让更多年轻人再一次感受传统经典。”
  
演出由国家一级演员余淑华领衔,与“90后”新生代演员搭档。韩再芬则不时地“潜伏”在满场人群中,看着台上弟子们卖力表演。
  
韩再芬表示:“当赋予你一种责任,你就得承担起来。要带好一个院团,培养黄梅戏的接班人,为黄梅戏创作更多剧目。所以这一次带来的是中生代跟青年,以他们为核心,我得把最亮丽的舞台让给他们。然后让更多人认识他们,培养这个年龄段的粉丝。”
  
1984年,韩再芬因黄梅戏《郑小姣》一举成名。1999年,韩再芬带着她的创新剧目《徽州女人》在北京首演,获得成功,很多观众观看后受到震撼,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凭借《徽州女人》和《徽州往事》,韩再芬两次获得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这也是黄梅戏摘得的第一朵“二度梅”。明年是韩再芬入行的第四十年,四十年间,经历了黄梅戏的“高潮”和“低谷”,韩再芬说,她现在依旧摸索在爬坡的路上。

当被问到十九大报告最关心的内容时,韩再芬说:“我最关心的还是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文化,什么是我们的优秀文化。(报告)提出文化自信,我很有感触。我一直坚信黄梅戏是一个可以继续发展的好剧种。”
  
从艺四十年来,作为黄梅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韩再芬已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她更像是一位开拓者,在传统戏曲文化困境中奋力突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此,韩再芬说,黄梅戏的发展需要不断改革创新,“黄梅戏应该成为当代戏剧。一个剧种如果需要有当代性,它一定要关注当代题材、关注现当代人文,我们要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我们接下来正在排练一个叫《邓稼先》的作品,还有一个叫《六尺巷宽》,这是安庆桐城文化一个非常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故事。”
  
许多人心中,对传统戏曲有一个刻板印象:节奏慢、时代远、老年人的独享“专利”。不过,韩再芬并不认同。十九大报告提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韩再芬觉得提高年轻观众对黄梅戏传统文化的认同很重要,让他们能多进剧场,“我们每一场演出,剧场里,无论楼上楼下,都是满满的。现在年轻人居多了。剧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独特文化,每个人都应该有走进剧场观看舞台剧的经历,我觉得才是有意义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