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代表作《女驸马》是一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古装戏,系安庆市著名剧作家王兆乾根据民间艺人口述的传统戏《双救举》重新创作而成,并在1958年首演,获得巨大成功。1959年由著名艺术家严凤英主演的彩色戏曲片《女驸马》再次引起轰动。1986年安庆市黄梅戏剧团再度排演此剧,由优秀青年演员韩再芬等主演。同年,此剧拍摄成四集戏曲电视连续剧,播出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并于次年获第五届大众电视金鹰奖。
该剧讲的是民女冯素贞冒死救夫,经历了种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成就了美满姻缘的故事。主人公冯素贞和李兆廷在同窗共读时订下了亲事。不久,李家遭到灾难,一贫如洗。一天,李兆廷来冯家借钱,冯素珍的后母嫌贫爱富,竟然逼李兆廷与冯退婚,冯素珍坚贞不屈,深爱着李兆廷。她悄悄地约李兆廷在后花园相会,私赠白银100两,助其进京赶考。不料,冯素珍的后母闻讯赶到,诬陷李兆廷为盗,把他送官查办,并将冯素珍另配他人。冯素珍誓死不从,在危急中逃跑,女扮男装进京寻找哥哥冯少英。她找遍京城,没有找到哥哥的下落。万般无奈之下,参加了会试,岂料一举考中状元,又被召为驸马。洞房花烛夜,冯向公主吐露真相,化险为夷,历经种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成就了美满姻缘。至此,经过一系列近乎离奇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戏剧情节,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聪慧的古代少女形象。
剧中,最脍炙人口的《谁料皇榜中状元》一节,唱词如下: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新鲜哪。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人人夸我潘安貌,谁知纱帽罩婵娟哪。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为了多情的李公子,夫妻恩爱花好月儿圆哪。
这段唱词之所以经典,在于短短百字,将事件起因、主人公心理活动、美好愿望等交代得非常清楚。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
冯素贞在此段开篇就讲出了参加会试的目的,和“中状元”这一意外事件的发生,我们都知道古代科举是将女性排除在外的,而这种全国性的统一考试,三年一次,难度是相当大的。冯素贞为了挽救自己的婚姻,怀着极单纯的目的,参加了天下第一大考,却一举通过并经皇上殿试钦点为新科状元,可以想见,这是一个才华横溢、能力非凡、聪颖过人的女子。
“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新鲜哪”
此句表现出冯素贞可爱的一面,此时她“身着红袍、帽插宫花”,荣耀无比,但她表现出的不是男人“范进中举”式的激动,而是皇榜高中、阴差阳错的“好新鲜”。
“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从这句戏词可以看出,冯素贞享受了新科状元的荣耀,赴过“琼林宴”、骑着高头大马游御街,心情也是非常愉悦的,这两句说明了冯素贞也是一名有血有肉、无比真实的人物,并非许多作品中把主人公描述的那样“不食人间烟火”。但我认为,此时冯素贞的兴奋绝不是来自于“金榜题名”,更多的是认为距离“洞房花烛”、花好月圆又近了一步,当然此时的她还不知被选为“女驸马”。
“人人夸我潘安貌,谁知纱帽罩婵娟哪”
冯素贞此时一定还为这种阴差阳错而窃喜。从这句也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容貌姣好的姑娘,如果是男人的话也是貌似潘安。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为了多情的李公子,夫妻恩爱花好月儿圆哪”
此句直接说出了“考状元”的目的,“把名显”和“坐高官”这些人们普遍追求的崇高目标,对冯素贞来讲都是毫无意义的。冯素贞只看重“夫妻恩爱、花好月圆”,表现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一个封建时代的女子,能有如此的表现,使我们不禁想到了与之相对的《铡美案》中的陈世美。陈世美高中状元后,在荣华富贵面前抛妻舍子,为世人所不齿,这真是“男女有别”,是否在外界因素的干扰下,在爱情与责任面前,女子表现得比男子更加忠贞、更加坚定呢?陈世美和冯素贞在完全相同的事态发展下,经过抉择,走上不同的道路。陈隐瞒了自己的家世,在事情将要败露时,不惜派人去杀自己的妻儿,逼得秦香莲到包拯那里告状,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而冯素贞洞房花烛夜向公主吐露了实情,感化了公主,最终成功挽救了自己的姻缘,并落得千古美名传。正如奥兰多·布鲁姆主演的电影《天国王朝》中的一举哲言:“神存在于一念之间、一心之间,人不可不问自己的良知”。(守望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