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黄梅戏剧团是江苏省唯一的黄梅戏剧团,《祥林嫂》是该团的创作剧目,此剧曾参演第二届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江苏首届青年戏曲艺术节。

黄梅戏《祥林嫂》改编自鲁迅的小说,它是否真正做到了忠实于原著了呢?

衡量这个问题的标准,由于从文学转换为戏曲,在某些细节方面依照舞台艺术的表现规律,必要时还应当作某些调整。黄梅戏《祥林嫂》至少在两个细节上有些改动:一是祥林嫂被迫改嫁贺老六,在拜天地时,原著写祥林嫂头撞香案而昏厥,演出则以人物反抗不能时的精神恍惚使仪式得以顺利进行,而把撞香案挪至洞房中撞床沿。这样一挪动,倒便于表现祥林嫂与贺老六心灵上的撞击和冲突;同时也便于表现贺老六壮年成婚不可避免的野性,使之与祥林嫂昏厥后贺老六的自抑形成较大反差,使贺老六的忠厚性格更加突现、更加丰满。况且撞香案与撞床沿,同样都能表现祥林嫂的抗争,于人物形象无损,当然若仍依原著让祥林嫂撞香案,也并非不可,但洞房一场就很难有戏可演:贺老六将昏过去的祥林嫂抱进洞房,下面就只能由贺老六独自一唱到底,戏剧行动单调、无味。另一个细节的改动是,原著写的是贺老六死于前,阿毛死于后,演出则将这两件事合于同一天发生。这样的改动在戏剧行动上增强了不幸事件对于祥林嫂的冲击力,同时也省去了一些场次,更简炼,更明了,也是值得称道的。

 祥林嫂是鲁迅笔下的一个不朽的典型,她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义,可以从多方面去开掘,但有一条基本涵义是必须把握的,那就是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揭示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宗法势力对于妇女的戕害。

黄梅戏《祥林嫂》的改编是成功的。编导在表现祥林嫂夫死子亡一连串不幸的基础上,着力描写人物自我的罪孽感。“扫帚星,克夫命”,从鲁四老爷的侮辱,变为祥林嫂的自我认定。编导抓住“手”来做文章,鲁四老爷说:“……你嫁两个,死两个,晦气。寡妇做事不干净,东西沾了你的手,祖宗、菩萨怎么肯吃!”于此祥林嫂无力辩白,也未曾想到辩白。她在磨房中痛苦地自叹:“这话儿说得我战战兢兢地怕,好似那乱针儿尖尖利利地扎。手啊手你何时得罪了菩萨,竞变得不干不净,腌腌脏脏……看起来只能是多干活儿少说话,苦海里行船你与我慢慢儿地划。”当柳妈给她看花纸,那上面画着一个嫁过两个男人的女人,正在被分尸,一锯两半,她惊恐和悔恨,而这惊恐和悔恨正表明了她对夫权(死后到阴间她也得属于丈夫,所以才要分尸)、神权(罪孽者到阴间要受鬼神惩罚)的深信不疑:“阎罗殿,阴森森,阴森地府列鬼魂。青面獠牙多凶狠,张牙舞爪吓煞人。恨只恨,当初寻死未撞准,落得个,罪孽步步愈加深。眼睁睁,死后还要交恶运。……”

拼命干活,可以使她生存下去,却无法使她驱除压在心头的罪孽感。带着罪孽,虽生犹死,于是如何赎罪便成了她生存的前提。所以当以柳妈告诉她:到土地庙捐条门槛便可赎清罪孽,她竞猛然在绝望中看到了生路:“我能苦,我能挣,挣得钱来赎罪名。只要罪孽能洗尽,苦死累死也甘心!”“土地庙里去打听,捐条门槛作替身。千脚踏万人跨我也能忍,为只为死后不进地狱门!”既然捐门槛能赎罪,赎了罪便能象正常人那般地活下去,祥林嫂捐了门槛后的喜悦是难以言喻的。编导者在表现祥林嫂的喜悦时特意加了她和柳妈的一段戏:祥林嫂告诉柳妈:“门槛已经捐上了,真的,又粗又长……。”柳妈以为她又要唠叨阿毛的死,打断她的话头:“又来了不是。”祥林嫂快乐地表白:“不,我是说我该早点去捐。”这里编导者匠心独运,以祥林嫂一向用来表达失子之痛和侮的一句话“我真傻,真的……。”(凡读过《祝福》的读者都记得这句话,因为它将祥林嫂的痛苦和侮恨表达得最淋漓尽致),来表达她赎罪的喜悦和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其实赎罪后的喜悦,恰好从反面衬托了人物在赎罪前的罪孽感的沉重。正面文章反面做,编导者是聪敏的。

祥林嫂的悲剧是以死来归结的。但与其说祥林嫂死于一连串不幸的生活遭遇,不如说死于罪孽感的不能解脱。当鲁四老爷宣布祥林嫂捐了门槛也不能碰香炉、烛台、供品时,也便等于宣判了她的罪孽永不能赎补,也便等于宣判了她的死刑。祥林死了,她与婆婆相依为命;老六死了,阿毛死了,她仍能在鲁家干点粗活……。但祥林嫂终于未能苟活下去,就在于她的“罪孽”被宣布永不能赎补。如果说祥林、老六、阿毛的死多少带有偶然性,祥林嫂的死却是必然的。封建宗法势力,无论作为客观存在还是作为人物的主观意识,都不能容许她活下去。为了表达原著的这一题旨,黄梅戏《祥林嫂》的编导者,除了通过人物的戏剧行动(诸如上述),还着意开拓人物的心理空间,在结尾加了一场阴曹地府的戏:祥林和老六要争夺祥林嫂,四个小鬼为他们分尸……。这是祥林嫂临死前的意识活动,让我们分明感到了祥林嫂自我罪孽感的沉重,对表达原著(以及演出)的题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倘若没有这段戏,祥林嫂死于鲁四老爷们的一片祝福声中,我们看到的情景、得到的启示,无非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然而这决不是祥林嫂这个典型形象的全部,更不是她的最重要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义。

  黄梅戏《祥林嫂》巧妙地使用若干梯级平台,或合为同一时空,或分为几个时空,相当自由灵活。

写戏、导戏的人都知道,第一场戏最难写。因为有许多背景要交代,否则观众看不懂,剧情也难开展。《祥林嫂》这出戏,一开头需要交代:祥林嫂守寡,与婆婆相依为命,卫老二怂恿婆婆卖掉祥林嫂;贺老六壮年未婚愿意花钱买祥林嫂为妻;祥林嫂得知此事,惊恐,不安,至死不从,决定逃跑……。这些情节背景必须一一交待,但又不能采用传统戏的“自报家门”加以叙述;倘分若干小场次,戏就会显得“拖”、“瘟”。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几个平台,将演区切割,借用追光和区光的变换,以若干小演区将上述发生在不同时空的背景事件,一一表现。这样一来,不仅笔力集中,而且情节开展流畅。导演在运用切割演区手法的同时,还利用幕外音将不同时空加以复合。如贺老六在正面平台出现,在唱腔中表达了急迫成家的心情,紧接着幕外响起祥林嫂惊恐的叫唤声:“妈!你不能这样!祥林他九泉之下也会……。”手法相当简炼老到。

 一个县级小团上演根据名著改编的大戏,况且在此之先,不仅有越剧(已作为该剧种的保留剧目)、电影的成功,而且有多个其他剧种改编上演,可见该团的领导以及编剧、导演、演员的魄力和雄心,这是令人欣慰的。但从整体看,演员阵容的实力尚不够强大。主演毕春梅在把握人物的基调方面还是较准确的,人物幸与不幸遭遇后的几次变化,从内心到形态都能把握到位,层次清楚。在唱腔方面,还需注意更为细腻的处理,这是基本功还有欠缺的表现。贺老六在洞房一场,初始的野性还表现不足。不必有损害人物善良忠厚品格的担忧,因为只有野性表现得到位(当然不能表现为粗暴),才能使祥林嫂撞床沿寻死更为合理,同时也才能使老六在祥林嫂昏厥后的自抑与前面的野性显出更强烈的反差,由此也才更能鲜明地表现出贺老六的善良和忠厚。这是表演中的辩证法,不可不懂。

在音乐设计上,幕后的伴唱非常动听,各角色的唱段也不错,但有的唱段似乎离传统味道远了些,使爱听黄梅戏的老观众感觉不过瘾,另外,主要唱段不突出,似乎有主、次平分秋色之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