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高龄耕耘不辍

提起时白林,熟悉黄梅戏的人无不知晓这个非常富有诗意的名字。从20世纪50年代初以后,他就先后参与创作了《天仙配》、《女驸马》、《春香传》、《刘海与金蝉》、《桃花扇》、《党的女儿》、《刘三姐》、《红色宣传员》、《罗帕记》、《江姐》、《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劈棺惊梦》、《贵妃恩怨》、《汉宫秋》等四五十部黄梅戏舞台剧以及诸多黄梅戏影视剧、广播剧的音乐创作,主编出版过三本黄梅戏新腔集和一本被各中、高等院校当作教材的《黄梅戏音乐概论》。
不知不觉中50多年光阴逝去,黄梅戏舞台上一茬又一茬名角儿亮丽登场、脱颖而出,而伫立于幕后的时白林先生依然像一棵郁郁葱葱的常青树,至今活跃在黄梅戏音乐领域,每日耕耘不辍。今年他又有一“大部头”作品问世——为黄梅戏《雷雨》作曲。 五一期间,根据曹禺同名话剧改编的黄梅戏《雷雨》在省黄梅戏剧院小剧场连续上演了6场。这部新作在此次演出中,集中了省黄梅戏剧院两位梅花奖得主、四名国家一级演员、两位黄梅戏新秀的阵容,主创人员则会聚了数位国内戏剧大腕,而作为移植剧最重要的内容——音乐创作,就是由已年届78岁的时白林先生担任的。

用敬畏之心面对经典

曹禺的成名作《雷雨》,既是剧作家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20世纪30年代初,《雷雨》一问世就震动了文坛。大师创作这部作品时年仅22岁,此后几十年,《雷雨》和曹禺的其他三部经典《日出》、《原野》、《北京人》在千百个舞台上被不同的人们演绎着,从而一举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巅峰。 要把这样的作品移植成戏曲,把话剧中的台词变成戏词,让剧中人用唱腔演绎人物命运及个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我是上高一时读的《雷雨》剧本,对曹禺先生可以说尊敬到崇拜的程度,他是真正的大家,给这样的作品作曲非常有压力。”时白林先生如是说。在时老充满书卷气和艺术氛围的家中,他捧出厚厚一沓乐谱,细细翻开,对记者谈起这次为黄梅戏《雷雨》音乐作曲的创作构想。他接到改编成戏曲的《雷雨》剧本后,整整用了5天时间来思考如何为这个戏找到一个准确的既属于黄梅戏又不违背原著精神的音乐定位。在苦思冥想的5天里,老先生一个音符也没写,他说自己是带着敬畏之心面对经典。
到了第6天,确定了创作思路。
时白林先生翻开厚厚的笔记本对记者逐一说起了他对于黄梅戏《雷雨》音乐上的“四多”定位——民族乐器多,基本不用西洋乐器。
打击乐器多,如此可以制造舞台气氛。
传统音调和革新音调等多,把传统曲调与现代音乐结合在一起。传统音调用少了会削弱黄梅戏韵味,但传统音调的表现力不够丰富,考虑到戏的背景和人物身份,必须用革新音调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转调和临时离调多,通过有个性的唱腔丰富人物形象。
如此定位,理由有二。其一,重视、观听众对黄梅戏韵味、风格和特色的呼唤。其二,重视观、听众对现代审美观念的要求。然后他把自己关在房中,掐掉电话线,埋头一干就是33天,初稿形成后又进行认真细致的修改。
时白林先生每写完一部作品,夫人丁俊美都是他的第一听众。经过她那内行耳朵的“挑剔”、“过滤”之后,再请来团里的司鼓、琴师,再在导演、指挥、配器及全团演员那儿一一过关,最后才算定下来。为了更贴切,很多唱段时老都写两种乐谱,让大家选择。一丝不苟是时老的一贯风格,在戏曲艺术中他追求“一声唱融深情处,毛骨萧然六月寒”的声腔境界,自然就离不开一再地推敲和提炼。
现在,黄梅戏《雷雨》已经搬上舞台,时老略略松了一口气。

不愿在艺术上重复自己

作为一位黄梅戏音乐创作的元老级人物,时白林奉献过许多优秀作品,其中以《春香传》、《女驸马》、《孟姜女》等最为脍炙人口,但多年来时老却从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他孜孜追求艺术上的突破和创新,力求达到更高境界。
时白林书房门口悬挂的罗汉竹上刻着先生自撰的一副对子,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观:自信自尊复自否,学古学今更学新。他说:这是我的座右铭。 时白林对待传统与革新的态度是:没有继承谈改革只能是空谈。以黄梅戏为例,观众买票来看黄梅戏,就是要看、要听黄梅戏的韵味,如果你把黄梅戏的韵味弄没了,就是改革的失败。但他也劝人们不要老拿《天仙配》、《女驸马》这两部作品来套黄梅戏,像之则认可、不像则否定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他自己从不愿在艺术上重复自己。时老曾在文章中用白居易的两句诗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劝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他在自己的每一部作品里,都从作品出发,从人物出发,不拘一格,力求达到继承与革新的和谐统一。
在黄梅戏《雷雨》中,他同样遵循了这一创作宗旨。

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

能想象一位78岁的老人有多少能量吗?经常与时白林相处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被他的乐观、豁达、宽容所感染,被他的博学、勤勉、敬业所折服。而在这些东西后面,是一位艺术家几十年从未间断的修炼。
听说时白林每天有6至10个小时的工作量,你无法想象他同样患有很多老年人的“通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等。尽管已经退休多年,手里却总有忙不完的事,要为各方面送来的大小作品谱曲,要去好几所高校上课、讲座,要带研究生,要参加各类民间团体举办的音乐活动,应邀观看各种演出,参加研讨会,写文章,从事理论著述。而除了这些之外,更无法想象的是,他每天还要抽出时间来学习充电!
时老平常除了读书,他家里有上千张音乐CD,歌剧,民歌,戏曲,无所不包,他从不同的音乐中吸取养料,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来。
戏曲是相通的,比如写黄梅戏,你既要精通黄梅戏自身的所有东西,又要对其他剧种有所涉猎。以《雷雨》为例,剧中有些地方用了昆腔,用了北方说唱艺术的曲调,还有些地方用了西洋混声合唱,所有这些是为了丰富戏剧的表现力。
为了保持旺盛的精力,时老每天锻炼身体。记者问用什么方法锻炼,老先生站起身来就在屋子里划拉了一通,他说自己打的这叫华佗健身拳,每天早晚两次。除了打拳,还坚持到户外跑步。
每个人的生命张力是不一样的,鹤发童颜的时白林真的无法安闲。

(摘自 《合肥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