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安徽省文化厅获悉,被誉为“黄梅戏泰斗”的金芝先生因病医治无效,11月2日在合肥去世,享年82岁。

金芝本名金全才,是安徽省艺术研究院一级编剧,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在安徽地方戏剧创作、研究领域成果丰硕,曾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戏剧“文华奖”“曹禺剧目奖”,电影“华表奖”“金鸡奖”,电视“飞天奖”“金鹰奖”,理论研究“金菊奖”等20多个国家级、省级奖项。他根据传统剧目整理改编并创作的传统剧目《讨学钱》《打芦花》《罗帕记》,黄梅戏、徽剧舞台剧《无事生非》《刘铭传》《徽商胡雪岩》,以及黄梅戏电影《生死擂》、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啼笑因缘》《二月》《祝福》等作品至今受到观众喜爱。(来源:新华网)

金芝:安徽剧坛不老松

金芝本名金全才,可谓人如其名,名实相符。自从1953年他根据庐剧老艺人王本银、王业明、张金柱等人口述本成功地整理改写了庐剧传统小戏《讨学钱》、《打芦花》、《打面缸》等作品之后,金芝在戏曲领域,尤其是在黄梅戏领域全面开花,创作、研究、教学齐头并进,屡有建树。尽管已是78岁高龄,却依然总能够在常人想不到处灵思泉涌,迸发出创造的活力。

留得住才是好作品

什么样的作品才算得上好作品?对此,创作过40多部(包括与人合作)戏剧作品,发表过200余篇理论文章,出版有3本戏剧理论文集,主持及参与过《程长庚研究文丛》、《当代中国戏曲》、《中国戏曲志·安徽卷》等著作的编纂工作,曾荣获戏剧“文华奖”、“曹禺剧目奖”、“五个一工程奖”,电影“华表奖”、“金鸡奖”,电视“金鹰奖”、“飞天奖”,理论研究“金菊奖”等20多个国家级奖项的剧作家金芝认为,留得住、传得开的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好作品。

而金芝恰恰就是一位写了许多好作品的剧作家。

看一看安徽戏曲舞台,在那些“出世”后一直“活”着的作品中,金芝根据传统剧目改编创作的《讨学钱》、《打芦花》、《罗帕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剧目,许多年来,戏被反复上演,曲被广为传唱,剧中一个又一个舞台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已经深深扎根于新老观众的心中。

金芝在电影方面,20世纪60年代就有与陆洪非、完艺舟等人合作的黄梅戏《牛郎织女》电影文学剧本,后来又根据草青的舞台剧《斛擂》改编了黄梅戏电影文学剧本《生死擂》。而对金芝来说,近十几年来在艺术创作上最大的收获当属他与胡连萃导演合作、根据名著改编、创作的黄梅戏音乐电视剧。1997年他独立完成了《秋》的剧本创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接二连三地亮出了《啼笑因缘》、《二月》、《朝霞满天》、《潘张玉良》、《祝福》等多部熔“诗、情、美”于一炉的黄梅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