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善玉出任上海沪剧院院长一年里,和她的伙伴们一起,接连推出了4台新戏。不仅圆满完成了去年的演出指标,职工的经济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竞聘走上院长岗位

茅善玉当沪剧院院长,不是上级指派的,去年2月,她通过公开竞聘走上院长岗位。她参加竞聘时,仅仅想作为沪剧院的一分子参与,没想到大家对她寄予厚望,都把手中的一票投给了她。既然这样,她就要尽量努力,当好这个院长,不负大家的殷切期盼。
明星当家,大家期盼的就是能够多演戏,演好戏。《石榴裙下》试行股份化运作,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原定院里投资6成,个人集资4成,结果105 人热情入股,成了院里投资4成,个人集资6成。大家群策群力,千方百计降低排练和制作的成本,还定下了“谁请客谁掏钱买票”的原则。这种依靠机制改革推动剧目建设,通过自我发展增强院团实力的尝试受到了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接着,小茅又在院里开展了中层干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使过去的“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干部队伍年轻化了,不仅增加了新面孔,更激发了大家的主动性和创作活力。首部沪剧贺岁喜剧《大红喜事》,充分利用了原《石榴裙下》的布景道具,推出了一景多用的新戏创排模式。年初四到初八,中国大戏院门口车水马龙,客满红灯高挂,《大红喜事》新年演出开门红,首轮5场就收回了成本。

备个闹钟防迟到

作为一个著名演员,小茅当院长后,不少人担心,她没有精力再演戏了。小茅却不这么认为,作为一个文艺院团的院长,应该把重点放在演出上。在班子成员的全力支持下,在舞台上,她成功塑造了两个新角色:《石榴裙下》那外柔内刚的小家碧玉卢文慧和《大红喜事》中诙谐幽默的喜剧人物丰铃,沪剧迷也是冲着茅善玉、马莉莉、孙徐春等名角来的,“明星效应”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小茅说,她以前上午爱睡懒觉,也从来没有整天坐办公室的习惯。选院长时有好心人当面开玩笑,提醒她别没当两天官就打退堂鼓了。为此她还特意备了个闹钟来吵醒自己。现在,不用闹钟她也能准时醒来,对坐班也适应了。小茅感到当院长和当演员的不同就是一个忙字。一进办公室,谈话人不断,电话铃不断,和过去的演员生活就像两个世界。但忙有忙的乐趣,要求自己学会动脑筋,工作不要出疏漏,经常是突然想起什么,就半夜爬起来记上一笔。连过去的许多关系和积累都派上了用场,感觉自己活得十分充实自在。
当然,当院长给小茅的家庭生活也带来不少影响。为了集中精力工作,她不得不把6岁的女儿妞妞送到奶奶家去。但每逢双休日,她还是尽量把时间留给可爱的女儿。

想得最多的是“戏”

前不久,她担任了上海剧协副主席和新一届市人大代表,谈起今年的工作,小茅表现得胸有成竹。今年是沪剧院院庆20周年,要搞一台综艺晚会,要给院团安一个新家,还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做好全员聘用制,调整好分配机制,使出人出戏的工作再上新台阶。今年戏校沪剧班将毕业,准备给毕业生排一台青春校园剧《八点钟的太阳》。今年是巴金老人百岁华诞,打算搞一台进上海大剧院演出的《家》以示祝贺。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作为上海地域文化的代表,今年考虑投排一台表现郊县顾绣艺人的传奇剧《绣娘》。深受市民喜爱欢迎的情景沪剧,这一品牌也要继续打下去,今年安排上一台《石榴花开》。中止多年的“沪剧回娘家”活动今年一定要恢复,而且还要办出新意来。当院长已经一年多了,她说:工作中想得最多的是“戏”,因为这是院团的生命线,拿不出好的剧目,我不仅对不起剧团,更对不起广大的沪剧观众。(记者 端木复)

(摘自 《解放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