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沪剧电影《挑山女人》开机仪式在上海雪涛片场举行。不同于传统戏曲电影的照搬实录的表现手法,《挑山女人》在充分尊重舞台原作,尽可能保留戏曲演出的经典段落和唱段的同时,还将以纪录片的形式穿插该剧的创作过程。此前,摄制组已赴安徽齐云山进行前期拍摄,剧中原型汪美红也将在影片中首度亮相。
“上海声音”传递正能量
“从首次踏上齐云山,循着女挑夫汪美红的脚步,到将她不凡的人生经历一步步搬上舞台,我无数次被这位伟大的母亲、坚韧的女人所打动。如今《挑山女人》不仅赢得了无数观众的眼泪和共鸣,而且四度进京、步步走高汇成的‘挑山现象’,也让沪剧的全国影响力攀至新的高峰。”华雯感慨:“希望通过这次电影的拍摄,让《挑山女人》传递的精神能感染更多人,让正能量的‘上海声音’传递得更远。”
沪剧《挑山女人》是由上海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创作排演的优秀新编剧目,取材于真人真事,故事的原型汪美红是安徽休宁县齐云山脚下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这位安徽齐云山唯一的女挑夫,17年来,风雨无阻,艰难攀爬近20万公里陡峭山路,往返近6000多个来回,磨破140多双解放鞋,使断70多根扁担,用坚强而伟大的母爱,独自把一双龙凤胎儿女“挑”进两所省重点大学。当年,华雯在看到汪美红的事迹报道后,便连夜携几位主创驱车760公里,深入齐云山创作采风。在与汪美红的接触中,华雯逐渐被她打动,“有一次跟她去挑山,腿就颤抖得走不动了。我问她,你真的觉得生活得还可以吗?平常难受的时候怎么发泄?她跟我说,实在难受的时候就上山大声地喊几声”。之后,华雯在无数次推翻剧本后,最终决定不设置复杂的人物关系,也没有太多情感上的冲突,就是要展现一个鲜活的中国母亲。
好的故事自己会说话
和戏曲一场面对最多千名观众不同,电影的受众群更多更广,问华雯觉得沪剧电影《挑山女人》能够留住各个地域观众吗?她自信道:“或许沪剧因语言有其局限,但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好故事自己会说话。”她以《挑山女人》北上进京,南下赴粤巡演的经历举例:“都说南方剧种‘过江难’,我们在北京演出时,好多观众激动得眼泪止也止不住。南下到广东的时候,面对只听得懂粤语的中老年观众,我也忐忑,可散场时他们那样热烈地鼓掌。可见好故事是跨越语言障碍的,好作品是可以克服剧种自身局限的。我相信,《挑山女人》拍成电影会更感人,也能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女性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美德,为她们敢与命运抗争、为家人争得一片天的气魄所折服。正如文艺评论家毛时安曾说到的,这出戏打动人们的不仅仅是母爱的伟大,还是不幸来临时,凄而不苦、苦而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是能感动人的,也是现代人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据悉,沪剧电影《挑山女人》将采取棚拍和实地拍摄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剧情的表现空间,生活与现实的对话。影片拟定于10月26日,即舞台版首演5周年之际与观众见面。(记者 朱渊)
(摘自 《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