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奖从一开始每年一次改为每两年一次再改为每三年一次。

今年的新变化是设置了一个参评门槛——即必须演满百场。例外的是昆曲,歌剧舞剧这三家受到保护不受此限。

我们知道沪剧和本次九艺节无涉,也和文华奖无缘。

这不必再说,要说的是特别欣赏这条门槛和这样一句话——

评奖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出好戏,而好戏的标准则要看观众的认可度,这个逻辑顺序不能搞错。如果一部戏票房好、社会认可度高,演出几十年不衰,能长期流传下去,即使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获奖,也仍是好戏。

这句话分两方面来看待。

第一,百场演出是必要条件了。如果三年里演不到百场那就早早出局。这就限制了一些一味追求大剧院的做法。京剧青年演员马力提倡的小剧场京剧就有了新希望。希望沪剧界也不要小看小剧场。恰恰相反,小剧场倒是沪剧本色。

第二,社会认可度非常重要。具体体现在能长期流传成为经典——至少成为本剧种的经典剧目。而要成为自己的经典剧目和前人已经创立的经典剧目根本就是两回事。

本届“文华奖”评选设置“门槛”

演出不到百场 没有参评资格

 由雷恪生领衔主演的《这是最后的斗争》是国家话剧院去年推出的现实主义力作。该剧以犀利的台词、一针见血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赢得一致好评,被喻为“中国话剧舞台上的反腐第一剧”。这样一部好戏,却因为“文华奖”评奖机制发生变革,这次连参评资格都没获得,这是为什么呢?

第9届中国艺术节10日在广州开幕,第13届“文华奖”评选也随之启动。记者了解到,本届“文华奖”对评奖机制进行了重大变革——对参评剧目设置了“百场门槛”,即此次参评剧目除昆曲、歌剧、舞剧外,均需演出达百场以上,否则没有资格参评。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告诉记者,之所以设置百场门槛,正是体现了剧目创作为群众服务的宗旨。《这是最后的斗争》尽管质量很高,因为没有达到演出场次要求,只能忍痛割爱。

作为我国舞台艺术的政府最高奖,“文华奖”此次变革其实更是一种引导:评奖不是终点,得到观众认可才是一部好戏真正的追求。

对于“百场门槛”,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很认同。他说,评奖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出好戏,而好戏的标准则要看观众的认可度,这个逻辑顺序不能搞错。如果一部戏票房好、社会认可度高,演出几十年不衰,能长期流传下去,即使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获奖,也仍是好戏。

我省这次有《1699·桃花扇》、《飘逸的红纱巾》和《顾家姆妈》3台剧目进入“文华奖”角逐。这3部戏不但各有特点,而且票房、社会反响都很好。高云说,像《顾家姆妈》这样的滑稽剧,短短一两年间,演出达百余场,就是因为其剧本内容贴近生活,票价也不高,以“轻骑兵”的姿态出击,拉起班子就能演,很受群众喜爱。

通常来说,一些动辄一两百人参演的大剧,由于对布景、舞台灯光、剧场等要求颇高,票价一般会定高一点,演出场次也不会很多。比如,《1699· 桃花扇》华美、深厚、博大,如果以全本形态演出,难免曲高和寡。省演艺集团凭借其丰富的市场经验,对该剧做了多种变形,从最完整、最豪华阵容,到轻骑兵式演出分队,提供各种版本的演出形式供观众选择,就像点菜一样,丰俭由人。如此,演出市场无形中扩大了,几年演下来,《1699·桃花扇》赢利已超过 5000万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