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频道6月27日消息:目前全球吸毒人数已超过2亿,每年有10万人因吸毒死亡、1000万人因吸毒丧失劳动能力。毒品贩运涉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交易额达8000亿至10000亿美元。

截至2004年底,我国现有吸毒人员已达79.1万名,35岁以下的占到了70%。全国因吸毒造成的死亡人数累计达33975名,累计报告的89067名艾滋病毒感染者中,因静脉注射感染的占41.3%。政府每年需要投入几十亿元用于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

据统计,截至今年一月,上海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为24195人,现有吸毒人员21313人。到今年5月25为止,共强制戒毒3331人,劳动教养888人。

(本报资料)

日历再次翻到这一页:6月26日。

这是一年365天里既普通又特殊的一天。

1987年6月26日,联合国部长级禁毒会议在奥地利维也纳决定:从1988年开始,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让禁毒警钟长鸣。

白驹过隙间,国际禁毒日迎来了它第18个“生日”,而上海沪剧院创作的以禁毒为题材的沪剧《心有泪千行》从2001年5月8日在逸夫舞台首演至今亦走过了春秋五载。

5年来,该剧演出126场,观众逾10万,票房收入148万元,长演不衰。

“千行泪”引发“万行泪”

这是一个游走在现实与艺术之间的作品,这是一个感人至深、震撼心灵的悲剧。

吸毒者严冬林重染毒瘾,欠下累累毒债,以致求妻卖身;对丈夫一直心存希望的妻子心梅终于万念俱灰,卧轨身亡;善良又充满母爱的冬林娘,面对因吸毒而走上贩毒道路的儿子,决定亲手毒死自己的儿子,而等待这位两鬓斑白老母亲的是冰冷铁窗……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毒品存在,这个家庭原本可以继续过着子孝母慈、夫妻恩爱的幸福生活。

“我怕你东躲西藏再逃亡,我怕你再去贩毒害别人,我不忍别人孩子再吸毒,不忍别的家庭再遭殃……”每当剧末冬林娘述说这段台词时,台上的冬林娘扮演者陈瑜泪如泉涌,台下的观众们更是情不自禁,泪花纷飞。

这般“台上台下齐流泪”的感人场景,对于沪剧《心有泪千行》的演出来说,早已成了每场必演的“戏外戏”。

一位观众看戏后由衷地说道:“当陈瑜喊‘救救我的儿子’时,我被深深打动了。她不单单是向医生求救,更是向全社会求救,需要拯救的也不仅仅是吸毒者本人,更是成千上万被吸毒所害的家庭。”

位育中学的一名学生也深情地说:“忧伤的二胡,孤独的萨克斯,诉说着受毒品伤害的故事。严冬林的堕落告诫我们,要拒绝诱惑,远离毒品。‘白色恶魔’离我们并不遥远,它的毒爪正在伸向一个又一个幸福的家庭。面对‘红色警告’,每个人都有责任参加到禁毒的行列中去,把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进行到底。”

被冬林感动的还有现实生活中的“冬林”们。在少教所,在青浦女子劳教所的大墙内,“住”着一批因吸毒而贩毒的“冬林”们。20多岁的女“冬林”周某背负的是15年的铁窗生活,她流着眼泪看《心有泪千行》,想起了夫妻俩以贩养吸走上了犯罪道路,害得七旬老母为养活三岁的外孙女竟然跑去卖血,她泣不成声道:“我们真是作孽啊!”看到剧中冬林被昔日毒友重新拉下水并最终导致家破人亡,即将出狱的方某特别感慨:“我们光讲是毒品害了我们,其实是自己害了自己,如果我们不肯拉着警官和亲人向我们伸出的手走出沼泽,那么整个社会终将离我们而去。《心有泪千行》给我敲响了又一次警钟。”

用真诚的艺术叩开心灵之门

沪剧《心有泪千行》成功了。每一颗与它相遇、发生过碰撞的心灵,都会在这一刻得到警醒。它是如何叩开这一扇扇心灵之门、直指内心的呢?走访剧组,我们得到了答案。

编剧余雍和、曹静卿说,从决定搞这个题材,大家就没有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定向戏"来做,而是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剧组主创人员几乎跑遍了全市的戒毒所,到少教所、少管所、女子监狱采访,与吸毒人员交谈,与他们的家属交谈,同时还奔赴当时毒品活动猖獗的西北地区搜集素材。现实生活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使他们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满怀激情投入了创作,用了整整两年时间才把剧本拿出来。虽然首演大获成功,大家并没有因此满足,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5年中三易其稿,小的修改更是不断,力争让剧本更扎实,细节更真实,人物更有血有肉。

演出有激情,提高无止境。称得上是沪剧舞台“母亲”专业户的陈瑜曾在《大雷雨》《星星之火》《明月照我心》等戏里演过不同性格的母亲。为了贴近“这一个”,她一丝不苟地投入排练,揣摩人物内心。在排练“拉板车”戏时,她拖着几十斤重的道具板车练了一遍又一遍,没有一丝倦怠。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位勤劳朴素的母亲,她还忍痛一剪刀剪去蓄了十几年的长发。她笑道:“现在想想还真有些舍不得。”但如果让她重新选择剪还是不剪,陈瑜说,她依旧会不犹豫地蹦出一个干净利落的字:剪!

和陈瑜一样,作曲家汝金山为了新戏公而忘私,没能赶上与远在常州的病危母亲见上最后一面。他说,为了更好地用艺术手段来参加围剿“白色恶魔”的战斗,剧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戏中,对每个细节磨呀磨,对每个角色琢啊琢,因为大家知道:“只有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只有用真诚的艺术才能真正叩开观众的心灵之门。”

过去的沪剧舞台,历来多“苦戏”而少“悲剧”。上海戏剧学院孙惠柱教授告诉记者:“这是一个相当少见的大悲剧,有很好的悲剧结局。我在给同学上课的时候讨论过,中国戏剧以前的用词多是‘苦戏’,悲剧的概念很少。但是这个戏非常接近西方的悲剧观念,冲击力很强。就像鲁迅说的,把原本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别人看。戏中爱与恨纠缠在一起,爱恨强烈。在给观众带来心灵震撼的同时,也带来了艺术的突破。”

《心有泪千行》写家庭,写感情,写命运,始终聚焦在一个普通家庭内,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沪剧综合艺术的整体突破。全剧使用幕间旁唱,流行配器和时空交叉等处理,使人耳目一新。在戏里,有关毒品问题的很多层面都没有正面去展开,而是把国家和社会对毒品犯罪的有力打击推到幕后,作为一种背景来处理,使得舞台能够集中笔墨来表现一个美好家庭的毁灭悲剧。

禁毒重在预防

5年来,《心有泪千行》这部表现禁毒题材的新戏转战上海市郊和苏浙大地,广受好评,被誉为上海戏曲现代戏创作方面的一个十分可喜的新收获。该戏获得了“宝钢建党80周年创作奖”,获得了“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在戏中扮演冬林妈的陈瑜还荣获最佳演员奖。作为文化部向基层推荐的优秀演出剧目,该戏还被四川省川剧院改编为同名川剧。在众多类似的剧目中,沪剧《心有泪千行》是唯一坚持演出至今的佼佼者。

但是,5年来剧组也遇到了不少抓耳挠头的难题,这台普遍获得认可的剧目,在向市场推广的过程中步履蹒跚,并不顺利。

一般人缺乏预防意识,让剧组同仁担心。“我们学校又没有人吸毒,干吗要看这个戏?”“我们社区又没有人吸毒,干吗要看这个戏?”“我又不吸毒,我的亲戚里也没有吸毒者,干吗要看这个戏?”这是剧院同志跑票经常听到的话,这也是很多人的真实想法。在他们的心里,毒品还只是一个很陌生很遥远的符号,与自己似乎扯不上干系。事实上,他们并不清楚,禁毒重在预防,禁毒任务艰巨,一旦接触吸食毒品,就会依赖上瘾,很难摆脱,那时再看禁毒戏意义就很小了。

剧组同仁们大声疾呼,为了让禁毒警钟能够鸣得更响,传得更远,我们的宣传应该常抓不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