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晚上,备受瞩目和期待的第三届上海(浦东)沪剧节在浦东源深体育馆闭幕。全市各家沪剧院团的明星演员齐齐亮相,全市各区县沪剧沙龙的沪剧爱好者和大学生代表倾情加盟,来自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等地的沪剧沙龙的代表也首次加盟演出,组成近五千人的演出团队,演出阵容和演出形式也创历届沪剧节之最。其中最小的演员只有四岁半,最年长的艺术家已经年过古稀,大家凭着对沪剧的热爱聚在一起,以“上海的声音”唱响时代赞歌,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董云虎 等市领导和嘉宾出席闭幕式。
规模浩大 明星云集 盛况空前
千人同唱用“上海声音”喜迎党的十九大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通过沪剧与歌曲的完美结合,让这首老歌焕发了不一样的旋律和感受,也开启了闭幕式的序幕。来自全市沪剧界老中青沪剧演员代表手捧红色蜡烛,从四面八方涌向舞台,在与现场观众同声高歌,嘹亮豪迈的演唱震撼人心!
序曲丨《唱支山歌给党听》
演唱丨茅善玉、朱俭、王祎雯
上海沪剧院全体演员、2013届沪剧演员班学员及沪剧界同仁
闭幕式由著名主持人叶惠贤、钱云主持。
演出精彩集锦
摄影:祖忠人、沈刚
曲目丨《母子岭·手拿一朵红玫瑰》
演唱丨沈惠中 陈爱花 张丽美 沈丽莉 施秀珍 王秀君 筱霞啡 於秀琴 沈春燕 吴梅影 陈新华 戈庆秦梅 范军红
苏州、无锡、常州、南京沪剧沙龙女演员
表演丨《十送红军》
曲目丨《金沙江畔·找水》
演唱丨汪华忠 凌月刚 金玉明 吴争光 韩朝群 刘荣 吴永明 程建华 蔡王刚 王振权 毛雷鸣 王妙忠李宝华 王强 曹金明 盛国忠 叶忠明
苏州、无锡、常州、南京沪剧沙龙男演员
曲目丨《回望·生死临界点》
演唱丨洪豆豆
曲目丨《芦荡火种·办喜事》
演唱丨沪语训练营学员
曲目丨《红灯记·粥棚接头》
演唱丨钱思剑 丁叶波 金世杰 韩朝群 施佳杰 朱君尧 葛聪聪 赵海东
李正杰 周一凡 吴暕波 成恺凯 孙 晨 付鸣雷
曲目丨《红灯记·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演唱丨钱 莹 朱麟飞 吴嘉倩 陆 敏 郜逸萍 陈丹妮
曲目丨《芦荡火种·伤员颂》
演唱丨现场观众
曲目丨《星星之火·启发杨桂英》
演唱丨叶惠贤 李建华 洪立勇 朱君尧 孙彩文 黄萍华
曲目丨《江姐·红梅赞》
演唱丨于俊眉 郭懋勤 王慧莉 付新蓉 孙彩芳 杨宝萍 王彩珍 沈慧琴吴梅影 石雪红 王嬿华
现场观众
表演丨《欢庆解放》
南汇腰鼓队
曲目丨《打起背包走天下》
演唱丨杨音 程文俊 邱寅鹤 顾恺
上海沪剧院青年演员团男演员、2013届沪剧演员班男学员
曲目丨《鸡毛飞上天·手提羊毫标语写》
演唱丨现场观众
表演丨钱莹、吴嘉倩、陆敏 沪语训练营40位小朋友
曲目丨《朵朵红云·永远跟党走》
演唱丨陈 瑜
上海沪剧院青年演员团女演员、2013届沪剧演员班女学员、现场观众
曲目丨《卜算子·咏梅》
演唱丨程臻 吉燕萍 徐蓉 王丽君 于俊眉 滕一茗 缪佩红
表演丨上海精武体育总会 太极表演队
曲目丨《今日梦圆·雨中情》
演唱丨 孙徐春 钱 程 张小玲 倪迎春
尾声丨《茉莉花》
领唱丨茅善玉
表演丨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 沪语训练营学员
合唱丨全体演员和现场观众
江南民歌小调、沪剧唱段和普契尼歌剧融合而成的《茉莉花》,通过中西方的结合,让这温婉的江南小调在全场大合唱之下更显出大气磅礴的勃勃生机。配合200名旗袍姐妹的加盟演出,更具海派风情。
演出结束后,董云虎等领导和嘉宾一起上台与全体演员合影留念。 董部长就这次成功演出向演员们表示祝贺,并对沪剧院成功组织举办这次盛会给予了鼓励:“你们很讲政治,很有大局观念,每到国家的重要时刻都能发声,就是国家院团要做的事,国家院团要对社会有责任和担当。”
气势恢宏的第三节沪剧闭幕式!希望上海声音传的更广更远!热切期待第四节沪剧节!建议沪剧艺术节放在每年的春秋二季举行!辛苦了所有专业和业余的沪剧演员们!你们的参予让沪剧大放异彩!
——观众 晨晨
两天来冒着酷暑参加了沪剧节的演出,虽然很累,但看到那么多明星偶像齐聚一堂,特别开心!
——观众 吉祥
上海沪剧院多年辛勤耕耘,勇攀高峰,唱响了上海的声音,时代礼赞,完美呈现!
——观众 依依不舍
直播形式很好,大家风采亮丽,唱段一气呵成,紧凑。老少青群众基础广泛,上海的声音扎根于民间!
——观众 小俞 巨鹿
闭幕式大盘点
亮点一:演唱会级别的舞台效果
本台闭幕式演出最让人惊叹的莫过于绚丽的舞台效果。本次舞美设计、灯光设计、舞台布景制作部分是由沪剧院来完成。区别于传统的戏曲演出舞台,闭幕式充分利用源深体育馆的空间广度,半开放式的舞台设计拉近观众与演员间的距离。再结合三维投影技术和灯光秀,让整个舞台更富有时尚感,给观众带来戏曲、音乐与旗袍、舞美、灯光艺术高度融合的华美享受,这也是沪剧舞台视觉设计的一次大胆创新和尝试。由于前期准备时间短工作量大,舞美部门冒着酷暑加班加点,在闭幕式期间更是为了确保舞台万无一失,大家连续四天不眠不休在岗工作。
亮点二:老调新编 展现时代风貌
“突出海派特色、提升节目亮点,多种元素跨界融合。专业、业余,与民同乐”是本届沪剧节的创办理念。在闭幕式的演出中,观众发现每个唱段都是耳熟能详的,但在编排上都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为了赋予这些经典曲目时代气息,更能迎合当下观众的欣赏需求。许多曲调都进行了创造性的改编,其中将民歌与沪剧唱段嫁接而成的《唱支山歌给党听》;用古诗词与沪剧音乐相结合的《卜算子·咏梅》;用江南小调、沪剧唱段和普契尼歌剧融合而成的《茉莉花》等等。在节目的起承转合之中,音乐元素的嫁接也是非常具有特色的,观众可以听到从《十送红军》衔接到《母子岭·手拿一朵红玫瑰》,从《长江之歌》的男声大合唱转变到沪剧《朵朵红云》,让整台节目气势澎湃。剧种、音乐的跨界结合不仅老观众喜欢,也赢得了年轻观众的青睐。沪剧的发展是上海的小历史的缩影,这一点是沪剧剧种特有的,所以演出内容安排上,从红军长征为起点、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新时代新面貌,时代鲜明,在节目的串联上也十分紧凑,一步一步将现场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亮点三:结合非遗 展现文化自信
非遗展示也是闭幕式的一大亮点,曾在2015年米兰世博和2017央视春晚舞台上大放光彩的200多位旗袍姐妹也将倾情配合演出,将浓浓海派风情带给现场每一位观众。与此同时,演出中还加入了中华太极的表演,将太极的柔与沪剧的美完美结合。通过非遗集中展示,让观众看到中华传统文化发展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亮点四:五千演员阵容 涵盖各个年龄阶层
演员阵容中既有沈惠中、汪华忠、陈瑜等老一辈沪剧艺术家,也有如今活跃在沪剧舞台上的各沪剧院团的中生代优秀演员,还有90后沪剧新生力量,以及即将毕业的2013届沪剧演员班学员。特别是来自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等沪剧沙龙的沪剧爱好者也是首次加盟,即便没有报酬,但他们自掏腰包全程参与沪剧节的排练和演出。此外,近两千名来自上海各街镇沪剧爱好者们和34名大学生代表组成的演唱方阵,他们提前一个多月就开始排练演唱曲目,学生们更是放弃了暑期的休息时间。虽然天气炎热,但大家毫无怨言,冒着酷暑积极参与到排练中,虽然集体合成只有一天时间,但大家齐心协力成为闭幕式上最亮眼的演员。
演出阵容中最可爱的莫过于沪语训练营精挑细选出的四十位小朋友们,这些小朋友最小的只有四岁半,平均年龄也不过六七岁,但学习沪剧都有一年多的时间。他们独立表演沪剧《芦荡火种·办喜事》,并配合《鸡毛飞上天·手提羊毫标语写》和《茉莉花》的演出。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小朋友和家长们都积极配合,真正体现了那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沪语训练营的老师们也耐心地手把手教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词,最后才会在舞台上完美呈现。
亮点五:网络直播 地方戏曲走向全世界
通过东方网、凤凰网进行同步网络直播。截止昨晚8点45分,通过东方网直播观看达到了6.72万人次,凤凰网直播观看达到了3.94万人次,通过网络观看人数破十万!!!这也是沪剧节首次通过网络面向全球观众!
2017年7月28日下午,由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上海沪剧院共同主办,第三届上海(浦东)沪剧艺术节各参演单位(团队)共同协办的“‘上海的声音’在当代的传播弘扬”主题论坛议在第三届上海(浦东)沪剧艺术节期间于上海市文联召开。会上,专家学者,各兄弟院团的代表,沪剧节参演团队的代表,大学生代表共同参与了此次论坛,为沪剧的今天喝彩,为沪剧的未来“把脉”。
吴孝明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艺术总监
沪剧节既然是上海那么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宝贵财富,沪剧节一定不能办成沪剧人的节日,要把上海沪剧节能够提升为上海的一个重大的文化节日,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一个重要的文化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文化品牌。
杨绍林 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
这个闭幕式确实让我感到意外和震撼,尽管它是以演唱会的方式进入,但是能够进入体育场这是一个突破,而且还能台上台下互动,这是一个突破。让我看到了沪剧的另外一种在这座城市另外一种存在方式,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创新。
徐锦江 《解放日报》副总编辑
我亲临现场感受到的上海沪剧节闭幕式的盛况,强烈的感受到一种震撼,上海沪剧人的热情,包括各个阶层、各个年龄的人对沪剧的热情,在这个场面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看到将近五千人的场面,这么热烈的一个场面,我觉得真的是看到了沪剧振兴的,一种繁荣的景象。
荣广润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剧协顾问
闭幕式给我最大的一个感受,不光有专业院团,还有相当多的民营剧团,还有很多沪剧爱好者,不光有上海的,还有苏锡常南京都有人来参加,小到4岁的小娃娃。所以就看出这个剧种的根基,它在上海市民当中的影响。
戴平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这个节日对于唱响我们“上海的声音”,展示我们上海的名片,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重要,所以这个节日是功不可没。
蔡正鹤 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名誉会长
闭幕式上最引人注目的是有上海本土文化风尚的旗袍和太极也融入到我们沪剧的表演之中,极大的扩展了上海沪剧表演艺术新的元素,增强了沪剧表演艺术的新看点,我们更期望上海沪剧表演艺术的新发展。
毛时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昨天现场的火爆状态,确确实实应该说沪剧也好,应该说整个中国戏曲今天赶上了特别好的时代,
余雍和 剧作家
沪剧现在遇到了最好的时代,沪剧节遇到最热的天气,一百年不遇的一个星期,所以说沪剧人非常努力,在这么大热天搞这么宏大的演出,确实了不起,这一点很让人钦佩和鼓舞,我也感觉到光荣和骄傲。
褚伯承 戏剧评论家
沪剧的特色凝聚了一代一代沪剧人的辛勤努力,这次沪剧节有一个内容,就是向两位沪剧大师致敬,开幕式演出当中演了王盘声、王雅琴老师的好几个代表剧目,他们在历史上都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应该永远铭记。
孙 毓 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文广局副局长
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把沪剧这样一个文化品牌转化成具有更强的传播力,可以进入主流文化消费平台的文化大IP和文化产品,让它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胡凌红 《上海采风》副主编
闭幕式舞台上,专业演员和爱好者的表演是融合在一起的,包括后面一千多人的沪剧爱好者的团队,就是能够感受到一个很庞大的沪剧的群众基础。
潘妤 澎湃新闻文化记者
大家都知道沪剧的群众基础是各个剧种里面最好的,而且这几年是在扎根基层,我们现在特别需要思考的,就是关于吸引新观众。
王育 王雅琴家属代表
在开幕典礼上,致敬两位艺术家,就是说他们对沪剧改革跟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个我觉得非常感动,想的很周到,我在此表示感谢。
据不完全统计,在为期一周的沪剧节期间,共有近五千名来自四十多家国有、专业沪剧院团、沪剧沙龙和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等地的沪剧团队,以及旗袍、中华太极等非遗表演的团队参与演出。全市各沪剧院团将26场慰问演出带进剧场、社区和基层,让近两万名观众有机会走进剧场近距离感受沪剧的魅力。
本届沪剧节还首次与上海慈善基金会联合举办的“沪剧节志愿者日活动”,有近30名演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兵分四路来到了虹口、杨浦的社会福利院和社区街道为近千名老人们送去“上海的声音”,送上夏日的清凉。
作为走基层贴近百姓的活动之一,沪剧名家深扎基层活动更是广受老百姓的赞扬,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著名沪剧演员钱思剑、朱俭、吉燕萍,青年演员钱莹、朱麟飞、丁叶波,以及北京大学在校学生和在沪校友组成的沪剧院参访团,兵分三路分别来到浦东川沙、三林、宣桥,走进“沪剧家庭”、“沪剧小票友”、“沪剧爱好者”,近距离与老百姓交流,感受沪剧在普通老百姓之中的推广度和影响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