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沪剧,要回娘家——浦东啦!
在中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浦东数量众多的沪剧迷们收到了一波接一波的喜讯。“上海的声音——第二届上海(浦东)沪剧艺术节”将于6月11日至17日在浦东举行,全市13家专业、民营院团将在浦东集中献演,名家名剧荟萃,还有讲座、见面会等丰富活动。沪剧这一发源于浦江东岸田间地头的非遗项目,今后将成为浦东的一大文化特色,上海沪剧艺术节未来将常驻浦东。
本次活动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市文广局、上海市文联、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指导,浦东新区宣传部(文广局)、市剧协、市群艺馆、上海沪剧院共同主办。艺术节组委会副主任、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介绍,发源于吴淞江、黄浦江两岸田头山歌的沪剧,是上海人引以为傲的独特地方戏曲,它见证着浦江两岸的日新月异,也承载着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根脉和风土人情。一直以来,沪剧深受上海市民的喜爱,被亲切地誉为“上海的声音”。然而在年轻一代中,能流利说出一口标准沪语者越来越少,沪剧观演群体也日渐式微。如何加强对沪剧和沪语的传承与保护,成为上海本土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上海沪剧艺术节也应运而生。
去年,首届上海沪剧艺术节在奉贤区举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今年,第二届沪剧艺术节则来到了浦东,6月11日将在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惠南分中心举行艺术节开幕式。“浦东不仅是上海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域,也是沪剧主要发源地,因此更凸显出沪剧‘回娘家’的意义。”茅善玉介绍,本届沪剧节在体量上比第一届有所增长,参演院团由去年的7家增至全市13家专业、民营沪剧院团,内容包括演出、论坛、讲座、展览和下基层慰问等各类活动32场。
翻开沪剧节的剧目安排表,名家名剧令人眼花缭乱。13家参演院团将带着12台大戏,在浦东22个演出点巡演。12台剧目分别为《芦荡火种》《乡魂》《深秋的泪痕》《白衣柔情》《亲人》《梦中家园》《情与法》《家园春天》等,演出点以沪剧发源地川沙为中心,覆盖浦东各街镇。另有12场为慰问演出,“沪剧小分队”将深入到大团、川沙、南码头、花木、曹路、金海、宣桥、周浦等街镇社区的养老院、村民活动室等,为市民演出精彩折子戏,使他们能真正感受到“沪剧就在身边、就在眼前”,体现出“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的艺术节宗旨。
此外,本届艺术节还将在祝桥镇文化服务中心广场和金海文化广场举行两场面向市民的露天演出,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和浦东行政中心举行两场专题讲座,在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惠南分中心将举办《风中的紫竹调——2016世界非遗日沪剧主题展览》和“世界非遗日”主题群文演出,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在艺术节期间举办“与城市同行、与时代同步——沪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文化论坛,研讨剧种传承、发展思路,推动普及传播。
沪剧艺术节新闻通气会上,艺术节组委会顾问、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尤存表示:“欢迎第二届上海沪剧节来到浦东,引领大家回一趟故乡,听一次乡音,温一次乡愁。因为这是我们浦东人的魂、我们的根、我们的乡音、我们的乡愁。”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曹之光
□本版协办 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
沪剧《挑山女人》剧照 □沈刚/摄
沪剧《情与法》剧照 □沈刚/摄
红色经典折子戏专场演出剧照 □沈刚/摄
沪剧《雷雨》剧照 □沈刚/摄
5月30日,沪剧艺术节发布会现场,粉丝们纷纷和茅善玉(中)拍照合影。 □沈刚/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