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记者端木复阳)澄湖畔,芦苇荡中,飘来阵阵欢歌笑语。“阿庆嫂来了,阿庆嫂来了!”人们奔走相告。为迎接建党80周年,上海沪剧院《芦荡火种》剧组的演员昨天重访沙家浜,从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汲取创作营养。
对邵滨孙、马莉莉、汪华忠、王明道、王明达等老演员来说,沙家浜就像是自己的家。邵滨孙告诉记者,从剧本诞生到投排,他们一次次来这里,数十年来和沙家浜人结下了亲密的友情。他们还到当年沙家浜伤病员所在的部队下生活,每年与战士联欢,被部队同志亲切地称作“老六团”。老艺术家们说:“《芦荡火种》告诉人们,只要依靠群众,我们的党和军队就不怕任何困难。谁如果脱离了群众,忘记了群众,那就是忘本。”
走进正在装修的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听新四军研究会“沙家浜”部队委员会秘书长刘石安老人的激情介绍,演员们热血沸腾。站在瞻仰广场,漫步竹林幽径,看隐湖问渔,闻阡陌苇香,演员们完全沉浸到典型的戏剧环境之中。泛舟苇荡,流连竹桥,使人们回忆起这漫漫绿色屏障曾保护过抗日的军民。步入青瓦黑墙的春来茶馆,八仙桌、七星灶、铜壶,人们似乎又听到阿庆嫂与胡传魁、刁德一斗智时的机警话语。
沙家浜的父老乡亲都十分关心《芦荡火种》的复排情况,纷纷表示要来上海观看演出,并盛情邀请剧组到常熟来巡演。面对此情此景,演员纷纷表示,要为复排演好《芦荡火种》尽心尽力,让芦荡英雄的故事代代相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