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 陆敬文老师来电,说要为我送来他的专著《沪剧演唱艺术浅说》。一周以后,敬文老师果然乘坐轻轨,专程来我办公室,送来了他的著作。

其实,敬文老师这本专著甫一出版,他就通过长宁团的史经理送给我一册签名本。浏览一下,爱不释手,遂委婉表达了我为朋友想再要两册的意思。当时,我并不抱有很大的希冀,说了也就说了,没有放在心上,但敬文老师却已经牢记在心。

一位六十开外的老先生,换乘两次地铁,还要步行一段路,就为了给一个并无深交的沪剧爱好者送去两本书,这让我感戴于敬文老师的诚信和真挚,又很有些过意不去。

我认识敬文老师是在沪剧《陶行知》编排的时候,他是乐队的鼓板师。如果在京剧乐队里,鼓板师相当于乐队指挥;在沪剧乐队里,鼓板师的作用也不可低估。但敬文老师给我的印象是,为人低调,从不显山露水,一直兢兢业业地从事着他的本职工作,虽然他当时好像已是长宁团的工会主席。这样一位为人低调,从不显山露水的鼓板师,却在退休之前,为沪剧艺术献上了一份厚礼。这不得不使人油然联想起周立波的经典“语录”——低调就是腔调。

我对凭一己之力写出专著的作者一向是敬畏有加,这是因为我自己也曾独立编著或参与编著过几本正式出版的书籍,深谙此中甘苦。寒来暑往,春秋代序,钩玄稽要,穷经皓首,决然不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这里可以沿用那两句话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之所以称陆敬文先生为“老师”,是因为敬文先生确确实实当过好几年新泾中学沪剧特色班的教师,他当时任教沪剧唱腔,兼任鼓板工作。就此而言,他曾是我的同行。敬文老师人如其名,他“敬重文化”,敬重教学工作。在教学中,他是一位不安于现状,不断思考着提高教学艺术的老师。当他发现为学生上课的教材惟有一份唱腔曲谱,没有其他文字资料,学生只能是老师唱一句,他们跟一句的时候,他有了一个崭新的想法。沪剧教学的这种遗憾的“空白”,点燃了敬文老师编写有关沪剧演唱艺术基础理论资料的热情。所以,课堂是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形成课题的学术阵地前沿。读书、教书、写书,是当老师的最大乐趣。

敬文老师当过演员,宗“王派”,又搞过演奏干过作曲,在和他的交谈中,我还了解到他曾教过手风琴演奏艺术。丰赡的实践经验、丰富的心得体会和丰厚的理论基础,使他能把沪剧演唱艺术和声乐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功夫不负有心人,自2004年起,敬文老师孜孜矻矻,用了5年时间,终于向社会贡献出这样一本有分量的关于沪剧演唱艺术的专著。

这本《沪剧演唱艺术浅说》分成四编。第一编为“沪剧演唱基础理论”,涉及演唱艺术与思维、人体歌唱器官的生理构造、演唱艺术要点和字诀、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唱的呼吸艺术、共鸣的运用、正确清晰的咬字和吐字等7个章节。第二编为“沪剧演唱艺术与技法”,含行腔的润腔技法、演唱的韵味、唱腔的板眼、演唱艺术的表现与情感的处理等4个章节。第三编是“常用曲调简介”,包括长腔类唱腔、簧腔类唱腔、小腔类唱腔、缀腔类唱腔等4个章节。第四编则是“沪剧名家与流派艺术”,以出生年月为序,介绍了27位沪剧名家。此外,还有“戏曲音乐术语注解”等附录。

全书共228个页面,但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几乎涵盖了沪剧工作者和沪剧爱好者应知应会的所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其中涉及的一些理论和技能对喜欢其他兄弟剧种的戏迷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春节期间,有了比较充裕的时间,细细一读,感到敬文老师的这本专著恰如沪剧演唱艺术的“小百科全书”。

翔实精当,是这本书的一个主要特点。为了说明一个问题,敬文老师就会举一个实例,或者是一个唱段,或者是几个乐句。而他所举的实例,基本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唱段和乐句。我手边的《沪剧小戏考》中只收唱词而不收曲谱,毕竟有点遗憾。在敬文老师的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大量的带有简谱的唱段和乐句,这就是把说戏谈曲的书交付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优势了。对于沪剧爱好者来说,在书中能找到那些耳熟能详的带有简谱的沪剧唱段,不啻是额外的收获。按敬文老师这本书的体例,每说明一个问题,要举一个实例,但也就限于只举一个实例,此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话不在多,点到就行。删繁就简,点到为止,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想,敬文老师如没有丰厚的积淀,是很难把准确的范例信手拈来的。

简洁实用,是这本书的另一主要特点。譬如,在第三编中,敬文老师在“长腔类唱腔”中编入了14种曲调,在“簧腔类唱腔”中编入了8种曲调,在“小调类唱腔”中编入了25种曲调,在“缀腔类唱腔”中编入了13种曲调。仅举一例,关于【反阴阳】,敬文老师分别交代了该曲调的渊源、调式、板眼、特点、发展、运用,随后附上丁是娥、杨飞飞演唱的《雷雨·盘凤》曲谱。我以为,倘有沪剧爱好者想尝试着以沪剧曲调作曲,这是起步时最实用的“工具书”了。我特别喜欢敬文老师专著中关于“演唱艺术要点和字诀”这一部分的内容,他在这一部分中阐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五个要点和29字诀”,二是在戏曲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对沪剧演唱爱好者颇具指导意义。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象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这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素养。敬文老师当过好几年老师,这也为他在编著这本书的时候和读者“换位思考”奠定了基础。“力求全面扼要,通俗易懂,便于领会,便于记忆”,就是敬文老师的追求。

拾遗补缺,是这本书的第三个主要特点。例如,该书第四编“沪剧名家与流派艺术”中所列举的沪剧名家有一些是我手边的《沪剧小戏考》(1984年版)和《新编沪剧小戏(2004年版)所附“演员小传”中没有收入的。“小戏考”的编著重在收录沪剧唱词,对于“演员小传”之类,自然不是它关注的重点,否则,连沪剧“教母级”的丁婉娥都没有收录,那就说不过去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和七十年代末,看宝山沪剧团演出或听人谈论宝山沪剧团,总能听到“毛羽”这个名字。我看《为奴隶的母亲》,剧中根生就是他饰演的。但两本“小戏考”都没有收入毛羽小传,我以为这对毛羽先生是不公的。敬文老师在他的专著中为毛羽先生写了小传,裨补了这个缺漏和遗憾。此外,对于早期沪剧名家如王筱新、施春轩、筱月珍、丁婉娥、孔嘉宾、沈筱英、赵云鸣等,敬文老师的专著中都有一定的介绍,并附有该名家的肖像。就它的资料性而言,我觉得这也是这本书可贵的地方。

我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沪剧爱好者,对沪剧也只了解一些皮毛,但敬文老师专程为我送来他的专著,可见他对沪剧爱好者的关心和关注。在办公室和他交谈了近2个小时,都是有关沪剧的话题,可见他对沪剧的痴情和钟情。许多沪剧名家都为敬文老师专著的出版而高兴,陈甦萍为此书写了序,王盘声、杨飞飞、茅善玉、马莉莉、孙徐春、陈瑜、张杏生等名家一一为该书题词。

陈甦萍女士写道:“敬文老师为人勤恳踏实,谦虚好学,肯用心钻研,有事业心……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是沪剧的事业,沪剧的音乐,沪剧的观众。”

张杏生先生写道:“感谢敬文先生为保护上海语种、传承沪剧唱腔艺术,做了令人钦佩与称颂的工作。”

孙徐春先生写道:“这本书能帮助你掌握沪剧演唱的方法,值得一读。”

敬文老师,如果您能读到我这篇文字,请接受我借网络平台向您表达的谢意和敬意。祝您辛卯兔年健吉!

辛卯兔年正月初六写于邀月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