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是一种具有上海特色的地方剧种。它的诞生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已成为上海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戏曲中一颗闪耀的星星。
沪剧的唱腔珠落玉盘、水激清潭,善于抒情叙事,曲调活泼优美,明白如话,实有表现现代生活的能力。江浙沪观众喜爱沪剧,沪剧尤其在农村中非常有观众,普及面很广。我们这代人是看着沪剧、唱着沪剧长大的,对沪剧“情有独钟”。一些沪剧名家、名曲、至今还深深记忆在我们的心中。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主演的“罗汉钱”、“鸡毛飞上天”、“芦荡火种”,筱爱琴主演的“星星之火”,石筱英主演的“阿必大”,邵滨孙主演的“杨乃武与小白菜”,王盘生主演的“碧落黄泉”,韩玉明主演的“自有后来人”都曾风靡过上海滩,轰动京华,蜚声中外。其中许多经典唱段更是在观众中流传、流唱,久唱不衰,已成为卡拉OK的必唱曲目。
但近年来沪剧很不景气,经典剧作越来越少,演出寥寥无几,有的无所事事,热衷于打麻将,有的“心灰意冷”,纷纷转行,沪剧演员后继缺人,沪剧观众也是“后继无人”。
沪剧的现状“惨不忍睹”,它与过去沪剧黄金时期不能比,与现在的“越剧”“黄梅戏”“京剧”也不能比,与当前经济繁荣和文化兴旺发达也很不适应。
振兴沪剧,发展沪剧是刻不容缓,是一切喜爱和关心沪剧人的希望和期盼。
越剧界袁雪芬等一代老艺术家,“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唱戏”,她们为越剧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值得沪剧界学习和发扬的。沪剧界许多老艺术家人虽退休,但沪剧不能退休,他们还要发挥余热,多整理整理沪剧经典,多培养一些接班人,要承上启下。
而马莉莉、茅善玉等正值壮年,振兴繁荣沪剧的重担非她们挑起不可,责无旁贷。越剧这几十年里举办过多次大赛,通过比赛使越剧让更多人关心和喜爱,让越剧流派源远流长,让越剧传人一个个涌现,长江后浪推前浪;让越剧观众后继有人。
沪剧应该向越剧学习,多举办群众性唱沪剧大赛,多涌现些沪剧界的“肖雅”“好男儿”“超女”来!多来些“沪男沪女争锋”!
东方卫视的非常有戏对发展中国戏曲作用很大。可惜的是唱京剧、唱越剧、唱黄梅戏的多,唱沪剧的有,但太少,水平也不高,让更多的明星借助这个平台多唱沪剧,唱好沪剧,吸引更多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关心和喜欢沪剧,非常有戏中一定要让沪剧有戏、有重头戏。
沪剧要兴旺、关键在于培养和吸引年轻人的兴趣。沪剧是所有剧种中,唱曲、与流行、与时尚最容易接近和融合的一个剧种,只要我们的演员多到年轻人中去,让沪剧与青年接触,让青年热爱沪剧,沪剧是完全有生命力的。
沪剧的明星们要多到大学和年轻人中去。你们的“粉丝”会一定欣喜若狂的,你们的“追星族”肯定比“超女”“好男儿”多,而且水平高,重要的是您们要走出去,要为沪剧多多宣传,“好酒也怕巷子深”啊!
农村是沪剧之根,农民是沪剧之水,沪剧的根要扎在农村。沪剧一定要深入到各郊区演出,在农村中,农民中掀起人人唱沪剧的热潮,沪剧基础越深越扎实,沪剧的优秀作品才会越多,沪剧的观众也会越多,沪剧才会兴旺发达。
要振兴和发扬沪剧,让沪剧成为和谐社会的精神食粮,使观众尽情的享受,和谐的欢乐!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