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传统文化而讴歌
——“海大戏曲社”成立记
有这么一群人,有着共同的痴迷,有着共同的执着,因戏结缘、以曲传情,他们组成了上海海事大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戏曲社”。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校工会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媒体的始终关注下,在师生们的热切期盼中,“海大戏曲社”于2015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校工会常务副主席宓为建教授、团委书记梁亮到场祝贺并致辞。
上海沪剧院院长、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发来贺信,她在信中说到: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中华民族正致力于伟大复兴的今天,作为未来之国家栋梁,当代大学生能在校园时期便广泛接触传统文化,感受戏曲魅力,实在可喜可贺!长期以来,上海沪剧院与海事大学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文教结合”以推动海派文化在校园的传播。“戏曲社”的成立,不仅将成为海事大学独特的文化风景线,更将成为致力于民族文化传播与普及的重要阵地。上海沪剧院愿与学校共同携手,为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播,做出更多贡献!
长期致力于展现专业和业余的戏剧戏曲文化活动的“戏剧网”也发来贺信,信中提到:中国戏曲博大精深,让戏曲走进校园,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是社会对于传统艺术更多尊重和敬意的表现。作为一所以海洋、航运、物流专业闻名全国的上海海事大学,能关注中国的戏曲艺术,传递传统艺术的魅力,对于增强师生的民族自信心,培养师生的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促使青年学生理解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意义,具有很强的德化功能。“戏剧网”将会一如既往地跟踪并报道“海大戏曲社”的成长过程。
“海大戏曲社”成立后,原高等技术学院、港湾学校“沪韵社”作为社会品牌继续保留,作为一个分社,将继续为培育青年戏曲观众、传播沪语及沪剧艺术而坚守阵地。在“戏曲社”成立大会上,“沪韵社”的学生们在负责人陶文娟老师的带领下,献演了男女混唱的《金丝鸟》,别样的“上海声音”拉开了互动环节。紧接着,越剧《沙漠王子•算命》,浓郁的尹派唱腔令人陶醉;沪剧、京剧、歌剧三种风格的《红梅赞》,显现了南北戏曲、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艺术风格。京剧《将相和》,专业水准的演唱展现了国粹的艺术魅力。最后,同样是男女混搭的沪剧《鸡毛飞上天•教育虎荣》,则显示了“戏曲社”老师不凡的艺术功力。
在“戏曲社”成立之际,上海沪剧院于港湾会堂献演了反映禁毒题材的《心有泪千行》以示祝贺,主演徐蓉、居峰、吉燕萍、程臻等感人至深、震撼心灵的表演打动了师生们,真所谓“千行泪”引发“万行泪”。同时,茅善玉院长还向“戏曲社”赠送了上海沪剧院建院六十周年的珍贵资料,令“戏曲社”的老师们激动不已……
大会推荐产生了“戏曲社”的相关负责人:社长王威仪,副社长王红丽、毛箫亭、杨维秀,外联部主任兰燕。“戏曲社”成立前期,曾与媒体合作制作了《茅善玉民歌专辑》,以“微体”新形式尝试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传递传统艺术的魅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在今后的实践中,“戏曲社”将致力于沪语文化的传播、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为丰富校园文化、引领临港区域文化、探寻海派文化而努力耕耘!(浦新微闻 阿仪叔叔 /图雅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