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宁区消息:张灯结彩场面好,吹弹打唱动人心。近日,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在中国大戏院“办起了喜事”。长宁沪剧团团长陈甦萍作为神秘嘉宾,在观众席和大家一同放声大笑。中场时她惊艳亮相,借着新春的氛围为观众献上了一曲《办喜事》。这是《石库门的笑声》的第29场演出,依旧场场爆满,让同为上海曲艺人的陈甦萍十分欣慰:“海派文化、地方戏曲正在回暖,越来越红火了。”
陈甦萍和两位主演已经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毛猛达的妻子张小玲是她的同行,“说起来他们还要叫我一声姐姐呢!”1983年,二人就曾同在中国剧场演出,张小玲演日场,陈甦萍演夜场,成就了这样一段友谊。听说“阿德哥”自己排了这么一台全新的独脚戏,陈甦萍就一直关心着他们的消息:“我的同事朋友去看过,都特地打电话来跟我说好。”昨晚,作为神秘嘉宾走进毛猛达、沈荣海的“石库门”,她由衷地感到高兴。
《石库门的笑声》中,一段蹩脚上海方言闹出来的误会,让陈甦萍笑得合不拢嘴。同样作为本土曲艺,独角戏和沪剧都曾经经历过一段时间的低迷。年轻一代上海人中会说沪语的越来越少,新上海人在市民中比例也不断提高。地方曲艺要重新红火起来,“语言关”就成了第一关。近年来,包括长宁沪剧团在内的许多剧团肩负起了沪语传承的重任。陈甦萍跑过许多学校、社区,她总是放慢语速,坚持用上海话跟台下的观众们交流,大家听不明白了再用普通话解释。年轻人的热情让她愈发觉得责无旁贷:“没了地方方言,城市的文化就断了根脉。阿拉伐港上海话,啥宁港上海话呢!”《石库门的笑声》全程用上海方言表演,却能场场爆满,反响热烈。观众席中更不仅仅是老人,也有不少年轻人和孩童,这正是一代沪语传承者努力的结果。
曲艺作品要常演不衰,陈甦萍觉得根本是“作品要好”。她提起年前在虹桥艺术中心上演的新编沪剧《原野》。首演时,作为艺术总监的她准备离开侧台,到观众席欣赏一下演出,两层的剧院却找不到一个空着的座位。她感慨:“这样实打实的‘座无虚席’,很久没见到了。”这样的状况如今也常发生在《石库门的笑声》现场,“幸好嘉宾是有座位的。”她打趣道。陈甦萍总结地方曲艺发展要“两手抓”,一方面坚持传统的、经典的东西;一方面要与时俱进、接地气,让更多年轻人接受、喜爱地方曲艺。《石库门的笑声》就是用独脚戏,讲身边事,让大家感同身受,一下子就被戳中笑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