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当时担任上海沪剧院院长的丁是娥决定把曹禺名著《日出》搬上沪剧舞台,并且指定马莉莉扮演主角陈白露。这对"英雄花旦"可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一个演员可以擅长于某一路脚色,但又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路脚色。陈白露是一个旧时代的人物,她集大学生、交际花于一身,是个性格复杂的女性。马莉莉对此很不熟悉,又无法去体验。然而,她明知塑造这一形象难度极大,却勇于去迎接这一挑战。她大量翻阅资料,反复揣摩剧本,向曾经演过陈白露的话剧前辈白杨、严丽秋、导演凌琯如等请教,经过艰苦的艺术创造,终于使这个陈白露这个沪剧版角色"站"起来了。
《日出》中的陈白露的出场别具一格,是话剧中所没有的。陈白露从电梯里款款而出,轻轻拉一拉裙裾,掠一掠发丝,简洁而生动地画出了一位倦鸟归笼似的贵妇人的形象。 在掩护小东西的那一场中,陈白露对小东西充满了诚挚的同情,对流氓黑三等却以毒攻毒。马莉莉通过真实的表演,生动地刻画出了陈白露心地善良,但难以自拔的交际花的典型形象。? 戏中白围巾的巧妙运用,唱腔的精心设计,在沪剧化方面也非常成功。马莉莉的表演得到白杨、严丽秋等人的高度赞赏。导演凌琯如说:"没有想到比话剧的效果还要好!"丁是娥院长一直主张沪剧不但要中听,而且要中看,她本来打算通过《日出》的排演,使沪剧的表演艺术跨上一个台阶。现在这一目的达到了。她高兴地说:"出乎意外,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
《日出》的成功是马莉莉表演和演唱艺术趋于成熟的一个标志。此后,她的艺术创造力更如瀑泉喷涌而出了。1983年8月,上海沪剧院一团创作演出了现代戏《寻娘记》,马莉莉在剧中扮演女主角梅莘。这位具有心灵美的女医生,把无依无靠的奶娘接回家中赡养;而其丈夫计善祺对此大为不悦,他幼年与亲娘失散,希望能寻到一个有钱的娘。全剧通过寻娘、赶娘、追娘、认娘等一系列戏剧情节,鞭挞了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歌颂了尊老爱老的美德。这是一出新的伦理剧,寓道德教育于抒情喜剧的形式之中。马莉莉塑造的梅莘形象真挚,热情,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演出后深受欢迎,连演280多场,观众达20余万人次,后来又拍摄成电视剧《屋檐下的白玉兰》,产生深远的影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