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网消息: 阿仪叔叔 裴原 祖忠人摄影报道: 继21日经典沪剧《雷雨》亮相上海大剧院,一票难求后上海的声音再次响彻大剧院,爱国主义情怀激荡每位观众的心胸。上海沪剧院推出的大型原创沪剧《邓世昌》23日在上海大剧院隆重上演。又一次在上海大剧院迎来全场掌声雷动。
经过重新打磨的沪剧《邓世昌》首登上海大剧院。台上,“致远舰”将士们激情豪涌;台下,新老观众心潮激荡,浓浓的爱国情怀久久挥之不去…笔者曾多次跟踪采访该剧,仍不禁要为之点赞!
一赞勇于突破的创作理念。《邓世昌》于2014年底首度公演以来,进京献演、慰问部队、走入高校,场次已达60余场,所到之处都好评如潮,并得到中央领导、专家们的高度肯定。但“上沪人”并不满足,正如茅善玉院长所言:“艺无止境。随着一次次的演出,戏要不断调整,唱腔要不断凝练,演员对角色理解要不断深入到位。我们的终极目标是留得下来的精品力作。”正是为了这一终极目标,今年7月,沪剧院把编、导、演重新集结,“抠挖细节,完善角色”…于是,“致远舰”将士们的服装焕然一新,更突显“大海的儿子”的象征意义,提升了舞台的整体亮度,更富时代感;邓世昌与刘步蟾的兄弟情深通过“策马追邓”一场,得到了进一步的渲染,观众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血气方刚的激情,更有惺惺相惜的情谊,人物形象更为立体饱满,更符合当代审美情趣;“生日歌”等西方元素被巧妙地融化进整体的背景音乐之中,从而也使舞台节奏更为明快…
二赞演技精湛的主演团队。《邓世昌》一剧主要角色不多,却集中了沪剧院最具实力的5位国家一级演员,为该剧的创作创新奠定了基础。经过一年多的磨合,演员间的配合已日臻完美,十分默契:凌月刚扮演的李鸿章出场仅2次,唱腔仅1段,但李鸿章珍爱北洋水师、抱恨清廷腐败的拳拳之心被刻画得细腻传神,而浓郁的“春派”转腔更赢得阵阵掌声;钱思剑以往以刻画浩然正气的英雄人物见长,此番饰演才略武勇却倍受争议的丁汝昌,用“袁派”唱腔时高亢时低回来演绎丁的懦弱无奈而爱国之心不灭的复杂心理,角色拿捏比较到位;李建华把同样满怀爱国热情的刘步蟾才华横溢、不可一世的多重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为该剧增色不少;朱俭的邓世昌十分吃重,尤其是后半场“斥敌”“夫妻别”“轰隆隆”等唱段演唱难度高,几乎是一浪高过一浪,一气呵成,朱俭通过该剧的演出,演唱、表演都有了质的明显提升,可以说,已进入其艺术创作的成熟期;作为该剧唯一的女性角色,何如真戏份并不多,但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十分用心,把一个强烈支持丈夫报效国家而无怨无悔操持家庭的女性刻画得可信可敬可佩,串起了全剧的情感脉络,增强了全剧的情感层次,演唱上注重以情传腔,气脉贯通,“茅派”特色十分鲜明,成为该剧取得成功不可抹去的一大亮点。
三赞文教结合的普及措施。《邓世昌》于今年上半年进入上海高校巡演,已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但正如茅善玉院长所想,“如此大制作、大题材的作品应该进入大剧场,才能真正显现其艺术的震撼力”。于是,在上海市教委、文广局的大力支持下,尝试推出公益票形式,吸引青年观众走入艺术殿堂。在当晚的剧场内,来自复旦、上海交大、华师大等17所高校的大学生纷纷通过“抢票”这一形式而自觉进入剧场,被剧情所打动、被音乐所融化。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上海海事大学的新加坡留学生也观看此剧,并发表观后感:“相比于一般的主流文化,沪剧真的是一般留学生很少能接触到的文化。因为其表现的主要语言上海话对于很多会中文的外国人也感觉完全听不懂,更别提来观看这种以方言为表演主体的节目。幸好字幕的存在让我能看懂这部不论是剧情、配乐、舞台布景还是演员的舞台感染力都非常出色的一部剧。生活在上海总是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上海的文化,现在发现沪剧就是一种很好的了解方式,听着街头巷尾老人家们日常拉家常的语调被带到舞台上真的会让人离本地文化更进一步!”
昨晚,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等市府领导与观众们一起观看了该剧,并给予高度评价。据悉,《邓世昌》下月将再度进京,献演于梅兰芳大剧院、北京高校等,让我们预祝成功,再传捷报!
<embed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ign="9" src="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m0331og7n5v&auto=0"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quality="high" allowfullscreen="true"></embed>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