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在全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古美文化活动中心举行了一场“双主题”的文化讲座。它既是闵行区第五届“百花齐放红五月”系列文化活动之品牌项目——“文化名人进社区”,同时也是古美“修齐讲堂”的第三期活动。本期的主讲嘉宾就是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陈瑜。

嘉宾简介:陈瑜,1947年生,上海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代表性传承人。

曾先后主演沪剧《雪夜春风》《半把剪刀》《樱花》《画女情》《清风歌》《明月照母心》《方桥情缘》《心有泪千行》等剧目,荣获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国家文华表演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等重要奖项;还被评为上海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和上海妇女"三八"红旗手标兵、上海市劳动模范等。

追根溯源

陈瑜老师一曲山歌小调,拉开了沪剧追根溯源的序幕。

沪剧流行于上海和江浙地区。渊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东乡调,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其间受苏州滩簧的影响。后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申曲。1927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主要有长腔长板、三角板、赋子板等。曲调优美,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擅长表现现代生活。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沪剧,贴近生活,弘扬正气,这也正是沪剧艺术源远流长的魅力所在。

缘结沪剧

机缘巧合之下,1960年陈瑜进入上海黄浦区戏曲学校学艺,1962年转艺华沪剧团学馆,1965年毕业后留团当演员,1972年进入上海人民沪剧团(即今天上海沪剧院)。

陈瑜是位充满创作激情的艺术家。她曾在《甲午海战》《大雷雨》《心有泪千行》等多部作品里扮演过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母亲,因此被誉为沪剧舞台上的"母亲专业户"。

陈瑜的戏剧精神、戏剧境界,不仅仅是因为演技的炉火纯青,更重要的是,她甘于奉献与默默付出。为了沪剧的传承,她把更多的机会让给了年轻人。曾经有人劝她别干了,但陈瑜的想法很朴素,能将年轻人培养好就是自己最大的事业。她的谦恭礼让和戏德人品,潜移默化教育着青年演员:什么才是戏曲的“一棵菜精神”。

传承不息

诚诚实实唱戏,老老实实做人,把沪剧传承下去,把传统的优秀文化融合进现代人生活的潮流。这是陈瑜之前一直在做的事,也是今后一直要做的事。

如何在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培养好沪剧接班人,让凝练了先人智慧与情感的申曲艺术传承下来;如何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创新发展沪剧艺术,让沪剧这种艺术形式与时俱进,一直是近年来陈瑜苦苦思索的大问题。“无论是沪剧艺术还是传统文化本身,就像一个个的生命体,只有跟人建立了紧密的共生关系,才能不断进化。只要融入现代人蒸腾的生活,传统文化就能倔强生长”,陈瑜如是说。

精彩的讲座结束后,陈瑜老师还与现场的沪剧爱好者进行了互动交流。活动最后,沪剧爱好者的登台演唱、陈瑜老师与小戏迷的同台献唱,把整场活动推向高潮,也为古美第三期“修齐讲堂”文化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