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郊农村业余剧作家、奉贤区文广局局长钱光辉最近成了明星人物。上周,上海市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群众文化优秀节目展演在美琪大戏院揭幕,率先推出的就是他的农村题材获奖戏剧作品专场。接下来,他的经典作品还将继续在郊区巡回上演。
为农民写戏,让农民有自己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怀着这种追求,钱光辉踏踏实实扮演了一名乡村文化“盛宴”烹制者的角色。
打造农村星级影院
奉贤文化,不容小看。这里出现过市郊第一家二星级电影院,上海市第一支农民铜管乐队,市郊一流的邬桥文化站……1995年,在市郊所有区县中,奉贤还第一家通过了文化部验收,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为这些,钱光辉做了许多努力。
南桥电影院,是上海市郊第一家“星级影院”。该电影院总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可容上千人同时观看,并实现了放映座机化、光源氙灯化、观众座椅软席化、调温冷气化、还音立体化等“五化”。近年,电影院又增设“梅花电影放映小厅”,并加入了上海“联和院线”。即使在家门口,郊区居民也能看上“大片”。
“郊区图书馆藏书太少,乡镇公共文化设施落后……”即将退休的钱光辉还是念念不忘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建设。
抢救“奉贤滚灯”
钱光辉认为,要让农民喜欢并参与进来,必须打造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奉贤滚灯,就是在他的提倡和带领下被挖掘和扶植出来的。当年奉贤滚灯濒临失传,但现在已被称为“中华一绝”,多次在全国重大活动中展露风采,如第八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国庆五十周年北京游园展演等。
因为滚灯,奉贤柘林镇胡桥社区成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如今的胡桥,到处可见舞灯者。该区还将编创老年滚灯舞操、青年摇滚滚灯舞操、幼儿游戏滚灯舞操等,把滚灯纳入“全民健身”中去。
当地百姓熟悉的文化品牌,不止“奉贤滚灯”这一个。早在1996年,钱光辉就倡导了“文化下乡百日行”活动,全区各文化单位在100天时间内,以文艺节目、电影、图书、展览等形式为每一个村的老百姓服务。2002年至今,奉贤已连续五年举办“相约滨海之夏”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整整一个月,奉贤的文化广场每晚都人山人海,男女老少争相观看各类文艺表演。2003年起,钱光辉又主持举办了“高雅艺术进奉贤演出月”活动,把芭蕾舞、交响乐、歌剧、舞剧等高雅艺术项目引入了郊区演出市场。
把新农民写进戏里
钱光辉最引以为豪的,还是他的“农村剧作家”身份。对于他的一些经典作品,许多人记忆犹新:沪剧小戏《说话算数》,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末,生动描绘了10年“文革”对农民心灵造成的创伤,演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解放日报还在头版显著位置作了报道,全国20多个省市搬演了这出小戏。
1980年,钱光辉在深入农村收集素材的基础上,创作了反映农村经济改革过程中矛盾冲突的沪剧《石头赔情》。该剧在上海“十月剧展”中获奖,并由上海电视台录像播出……
2003年,钱光辉瞄准“农村城市化”的主题,和一名业余作者合作了沪剧小戏《相约十二点》。该剧不仅在上海市十月业余剧展比赛中荣获金奖,还获得了全国人口文化奖……
钱光辉爱写戏,是因为郊区农民爱看戏。在生动的地方戏里,农民们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的喜怒哀乐。钱光辉希望,能以自己的作品来记录郊区农村的日新月异以及不断提升的农民精神风采,激发人们为建设新郊区新农村的热情。(解放日报2006年7月21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