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锦诗 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 出生于上海,北大毕业,在最青葱的岁月选择来到了大漠深处,爬进黑黢黢的洞窟。一待便是半个世纪,自此,敦煌,便是她血脉里割舍不掉的一部分。
经过为期十天的对词、练唱,3月26日上午,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在上海沪剧院排练厅召开了排练动员会,标志着该剧正式进入初排阶段。 导演张曼君进行了详细的导演阐述,对樊锦诗、彭金章、常书鸿、段文杰等剧中主要人物的个性进行剖析,并对演员在排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提点。该剧讲述了上海姑娘樊锦诗北大毕业后扎根大漠敦煌,兢兢业业50多年,全身心投入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管理感人故事。剧中围绕樊锦诗和她周边的三个男人:一个远去的代表“敦煌之魂”的常书鸿;一个敦厚老实、兢兢业业的段文杰;一个对樊锦诗无比挚爱、无比温暖的丈夫彭金章。这三个男人也推动了樊锦诗的命运走向。
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作为是国家艺术基金及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上海沪剧院对该剧的创排高度重视,剧本经过数十次的修改,在保留沪剧剧种特色的基础上,加强对人物的刻画,打破传统局限。导演张曼君用“诗意、灵动、庞大、壮阔”四个词来概括此次的演出方式。在音乐上管乐可能会成为剧中单独的形象出现,作为独奏的形象来塑造人物或者表达一种语汇。在舞台表现上,由青年演员们组成的群演阵容既用来表达场面发挥人物形象,甚至成为舞美一份子,起到组织切换舞台场景的作用。张曼君表示:“我觉得这个戏超过了一般地方戏曲承载的能量,是地方戏曲走向更大格局的思考和践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