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所属的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沪剧院分别携经典传承版《曹操与杨修》、四本《长生殿》及《雷雨》向首都观众集中展示上海近年来剧目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戏曲人的文化自信。据了解,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也是党的十九大之后第一个进京举办大规模展演的戏曲团体。演出后举办的“经典戏曲在新时代的传承和传播”研讨会,邀请专家、艺术家共同探讨戏曲艺术在当下的传承,研究经典作品的传播规律,对戏曲的未来发展提出些许思考。

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里程碑式的作品”,自上世纪80年代末首演以来,近30年连演不衰,这部具有浓厚人文历史意味的作品影响了几代戏曲观众。此次赴京演出的传承版由原版“曹操”扮演者、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任艺术指导,由优秀青年演员杨东虎、董洪松、陈圣杰等担纲主演。在传承版建组以来的3年时间里,我们见证了青年一代的成才。传承,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物、一出剧目的传承,也是对演剧理念和艺术精神的传承。我们希望优秀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思想内涵不仅仅属于一代人,更属于全社会。在这一点上,上海京剧院作出了表率。

10年前,上海昆剧团历时3年创排四本《长生殿》,在集成传统折子戏的基础上共纳入洪昇原著43出,恢复、捏合从未传承或演出过的30余个折子,一经首演便引起轰动,成为目前戏曲舞台上最接近原著的戏曲作品。四本《长生殿》获得诸多国家级重要奖项,今年的全国巡演再度引起轰动,创造了一场又一场满座佳绩。此次赴京是《长生殿》全国巡演的收官之站,上海昆剧团依旧展示的是当下五班三代同堂、文武兼备的强大阵容。特别是第三本演出结束后,几度谢幕观众久久不愿离去,两位70多岁的艺术家蔡正仁、张静娴老师携弟子黎安、沈昳丽、余彬、罗晨雪、倪徐浩等又创下了一段佳话,让我们感受到了观众对于传统文化深植于心的尊重与喜爱。

曹禺先生的处女作《雷雨》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戏剧真正成熟的标志。80年来,这部名剧被几代沪剧艺术家不断改编演绎,已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西装、旗袍的江南风情,吴侬软语的天然韵致,沪剧《雷雨》在尊重曹禺先生原著精神的基础上,赋予了沪剧艺术特色的改编与创造,戏剧性与音乐性兼容、艺术性与思想性并存。上海的乡音在京城受到连连追捧与称赞,在艺术家茅善玉领衔下,陈瑜、钱思剑、朱俭、洪豆豆等演员给北京观众吹来上海风,好的剧目、好的演员加之好的传播方式,足以打破地域和剧种的界限。

除以上演出外,沪剧《雷雨》还在东方大剧院实现线上直播、走进北京大学校园引发青年学子观剧热潮;蔡正仁、张静娴、沈斌、张铭荣老师在国家大剧院举办讲座赏析《长生殿》;《曹操与杨修》走进中国戏曲学院展海派风貌、尚长荣老师参加北京戏曲文化分享会等,一场场推广活动如火如荼,“东方之韵”演出品牌更显立体生动。院团和艺术家们越来越认识到,戏曲艺术要发展,一方面重在传承,另一方面更要主动走出去,做好传播。“东方之韵”品牌的创立和推广就是要立足传播,不断扩大上海戏曲的影响力,更好地为出人出戏出影响力服务。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吹响了号角。上海戏曲人有责任也有义务,秉承“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宗旨,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希望除此次赴京的“东方雅韵”京剧、“东方兰韵”昆剧、“东方乡韵”沪剧外,上海的“东方弘韵”越剧、“东方淳韵”淮剧和“东方妙韵”评弹也能集中进京展演,综合展现上海戏曲在拓展题材、丰富艺术表现手法、呼应时代审美和薪火传承等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谷好好)(作者系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

(摘自 《中国文化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