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12月27日,上海沪剧院灯火通明,朱俭、茅善玉等主演一丝不苟地排练,准备12月29日在天蟾逸夫舞台迎来第100场《邓世昌》。“3年前《邓世昌》从逸夫舞台起航,3年后第100场又回到同样的舞台。赴北京、进校园、走军营……与《邓世昌》共同成长的3年中,我深深感受到语言不是障碍,只要讲好动人的中国故事,天南海北都有知音。”邓世昌扮演者朱俭说。
100场《邓世昌》带给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无数回忆,她印象最深的是在位于北京怀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演出。来自海陆空三军的军官学员们跟随上海沪剧院演员,学起《邓世昌》序幕中的旗操,一招一式有板有眼。谢幕时,茅善玉敬了一个礼,军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朱俭以邓世昌的方式作了一个揖,军人们起立,回应以庄严的举手礼。“那个敬礼,是跨越120年,中国第一代海军和当代军人穿越时空的相遇,让我们内心特别震撼。”茅善玉回忆,装备学院学员几乎都是第一次观看沪剧,但《邓世昌》打动了他们。许多学员在回学院的大巴上就开始畅谈感悟,热烈讨论作为当代军人,如何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
今年八一建军节,上海沪剧院又将《邓世昌》带到浙江象山海军。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正逢《邓世昌》迎来第90场。“《邓世昌》创排之初,为找到军人感觉,主创人员奔赴海军基地体验生活。与军人同吃同住,给了年轻演员很大启发。”茅善玉说,第89场《邓世昌》是在银川举行的中国戏剧节上,直到演出前,主创团队还在不停调整,边改边演,保证每个环节万无一失。第三届沪剧艺术节结束,上海沪剧院演员只休息一天,马上投入《邓世昌》全天彩排。
军人观众对《邓世昌》感同身受,带给茅善玉震撼与自豪,《邓世昌》在台北演出则给了她惊喜,“台北观众的热烈程度不亚于上海,谢幕时有观众向我们挥舞双臂,这说明英雄题材讲得好,可以得到海峡两岸的认同。”
100场《邓世昌》有兴奋,也有让人后怕的时候。去年10月,上海沪剧院首次与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合作,将《邓世昌》带到北大校园,升降设备突然出现故障,让候场的茅善玉出了一身冷汗。幸亏技术人员眼明手快“排险”,整场演出顺利完成。吴侬软语的“上海声音”吸引来自北大、清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学子。“2000个座位全满。演出结束,观众鸦雀无声,我们一下子慌了,是不是演砸了?隔了一会儿,全场掌声雷动,原来观众沉浸在剧情中,还没回神。”
学生观众热情直接的反应也让朱俭难忘。上海沪剧院推出“沪剧《邓世昌》上海地区高校巡演季”,在首站上海海事大学,学生们挥动旗帜,以旗语欢迎这部描述海上英雄的戏。在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朱俭遇到过谢幕时脸有泪痕的观众献花。演出结束,剧组从剧场出门到大巴,路灯昏暗,学生们自发打亮手机照明。朱俭、茅善玉、李建华、钱思剑、吉燕萍等走进高校与学生座谈,也促使主创不断完善剧情,“大学生喜欢看快节奏的美剧、日剧,开场10分钟很重要。《邓世昌》一开场用惊心动魄的英雄魂兮归来,引发观众兴趣。”《邓世昌》节目册曾被年轻观众反映太直白,“光看节目册就知道演什么。谁还会来看?”新一版节目册第一页变为北洋舰队历史照片,“先给观众沉重的历史感,身临其境,再展开介绍。”
打造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舞台精品,茅善玉表示,“《邓世昌》开启上海沪剧院新路,呼应时代开拓新题材,制作过程强调舞台造型感,吸收音乐剧等创新元素。传统观众看得舒服,第一次看沪剧的新观众对戏曲有全新认识了,吴侬软语也有强大的张力。作家王小鹰看完《邓世昌》说,没想到男演员个个都如此精彩。”常演常改常新,明年《邓世昌》将继续巡演之路, 计划与青浦东方绿舟合作,让更多年轻人目光聚焦这位民族英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