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

连日来,上海昆剧团青年演员在天蟾献演了古典名剧《钗钏记》和新剧目折子戏专场,满台新星,夺目耀眼,让人想起40年前上海青年京昆剧团组建时的情景。不少专家、戏迷和青年演员为此发出了尽快组建剧坛“青年团”的呼吁。

梨园界有句行话: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演员的培养离不开舞台。戏剧前辈郭汉城指出,长期以来,戏曲界青年演员的流失情况严重,这是和缺少更多的演出机会十分有关的。 孩子一毕业,就被分散,打乱,去跑龙套,担纲主演的机会更少,这不利于新人的成才冒尖,也不利于艺术梯队的建设,也是人才资源、教育经费的极大浪费。而在剧院里成立“青年团”,可以有效地制止这种趋势,也让青年演员有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

京剧老旦胡璇告诉记者,他们初进戏校时是55人,1989年毕业进团时还有30来人,后来成立了二团,将青年演员集中在一起演出,才有了他们这坚持下来的“11棵青松”,否则早就“溃不成军”了。上海沪剧院艺术总监余雍和也说,如果没有沪剧青年团,也就不会有今天的顾奇军、朱俭、钱思剑、黄丽娅、洪立勇、程臻、舒悦、徐蓉等一批新秀了。

上海艺术研究所的专家们指出,近年来,申城戏曲界培养了大批青年演员,其间不乏可造之才。像首届京剧大专班就拥有余派女老生王瑜、文武小生王凯、高派武生傅希如、厉派传人王玺龙、尚长荣的爱徒刘大可、梅派青衣郭睿王月、优秀花旦奚鸣燕等。戏校连续两届越剧班,走上舞台的人数也将近半百。他们阵容行当齐整,唱做功底扎实,是新世纪戏曲艺术的希望之星。

如何让这些新秀进一步发展,上海京剧院青年团和上海越剧院青年团的组建有必要,也有可能。端木复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