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舞台:制作渐趋多元

解放日报讯昨天,大型现代沪剧《滨江情缘》在逸夫舞台隆重上演。参与制作的不仅有市文联艺术团和上海沪剧院,还有社区街道。元旦即将上演的话剧《上海作女》和正在热演的话剧《十分钟,爱情来了》,参与制作的也都是社办民企。申城舞台,剧目制作生产多元化已渐成气候。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及个人对新戏投排给予支持,对本市的文艺生产带来了积极影响。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文化领域的改革开始步入快车道。《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文化市场进一步向社会资本敞开大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申城舞台以社会办文化模式推出的演出将近30台。它们或由社会投资,或由剧组集资创排。像上周在上海大剧院上演的评弹系列新篇《四大美人》,与此前推出的评弹交响演唱会《金陵十二金钗》,都是社会合作的收获。沪剧演出中,市文联艺术团推出的《雷雨》,长宁沪剧团推出的《文红老师》,刘银发艺术研究社推出的《深秋泪痕》等,也都是制作多元化的产物。
另外,今年艺术节本市的参演剧目大多也是如此。反映民族团结的越剧新戏《木棉红》,由上海越剧院与兰生越剧发展基金联手打造。申城第一台旅游剧《琵琶行》,则由三山会馆与上海昆剧团共同制作,它为古老昆曲开辟海外市场闯出了新路。还有上海沪剧院在中国大戏院推出的情景沪剧《石榴裙下》,让演职员以投资参股的形式与院方“捆绑”在一起,共同承担市场风险。这台采用剧目股份制方式运作的实验剧,已经连演连满30场,今年元旦还将推出青春版。
投资主体多元化,剧目制作市场化,使国家剧团和民间制作团体多元并存,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国有剧团依赖国家投资的做法,带来了创作丰收与舞台繁荣的可喜局面。拿正在江浙热演的越剧新戏《状元情未了》来说,它是越剧明星、尹派传人萧雅成立工作室后推出的首部新戏,由萧雅与金静等共同投资,目前演出订单已经超过60场。上海现代人剧社虽是个民间职业剧团,但它与上影演员剧团合作,与海王影视公司、亿唐网站等携手,今年连推了三部时尚话剧《单身公寓》《白领心事》与《情感派对》。这套“都市青年三部曲”年内已演了83场,使申城的话剧市场人气日趋旺盛。(记者 端木复)

(摘自 《解放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