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是夏季集训,但对于上海沪剧院的20多位00后演员来说,他们的集训从去年七月至今,一直是“进行时”。记者日前走进上海沪剧院的练功房,这群青年演员练得火热。问一个黝黑的小伙:老师在哪?他答道:“是我!”原来,这位06级师兄葛聪聪既是自己在练功,也是练功房里的“小老师”。

别看只比师弟妹大了六七岁,06级学长、23岁的葛聪聪训练起来丝毫不手软。院长茅善玉北上修改作品,青年团团长也不在,平日里充当“助教”的他自然接过训练的担子,负责纠正师弟师妹的动作。一上午踢腿、跑圆场练下来,一些00后新人 “踢腿力度高度不够”“动作规范性不足”的毛病被他敏锐地逮个正着。

葛聪聪告诉记者,虽然沪剧对手眼身法步的要求比不上京昆,但“身上有功表演才像样,哪怕是演出文戏,有了硬底子功夫,在舞台上才有架势”。所以,这些00后新人必须每天完成踢500腿、跑50圈圆场的作业,他则负责“验收”。别看休息时间年轻人笑闹作一团,到了练功时,谁也不敢轻易放松偷懒。作为2013级沪剧表演班毕业生,这批00后新人由上海沪剧院携手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培养训练。自去年七月踏入上海沪剧院那一刻起,除了排演大戏和常规演出,其余的日子,这些新人就泡在练功房,在“小老师”的监督下练功学戏。

记者采访时,正逢午饭时间。青年演员们散坐在一边吃饭。一个11岁的小男孩见空,走到了练功房中央。音控台的伴奏一响,他毫不怯场地唱起沪剧传统戏《王孝和》。一旁有人小声议论:“才11岁能唱成这样好厉害!”这是上海沪剧院“沪语训练营”的小学员。眼下他正准备一场沪剧少儿比赛,趁暑假来院里请老师开小灶把把关。而指导他的,是葛聪聪的同学丁叶波,三年时间,他一路见证小男孩的成长,自己也在教戏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加深了对沪剧艺术的理解。

“00后之后还有10后,沪剧人才一拨接一拨。”沪剧院的工作人员感慨道。七年前,06级的沪剧毕业生进团,一解当时上海沪剧院表演人才青黄不接的难题。每年近百场社区基层演出的磨练,他们已初显“角儿”的模样,开始挑梁演大戏。如今,他们又以老师的身份,与比他们更年轻的沪剧接班人共同成长。(文汇报记者 黄启哲)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