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王永娟9月24日报道:穿上精致美丽的旗袍,在海派韵味十足的老建筑里,手执自己绘就的团扇,跟茅善玉学一曲沪剧……今天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曼妙花园会”在黄浦江畔举行。

这场被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称为“与青年戏迷的约会”的“文化下午茶”,“曼妙花园会”首秀以“沪剧诗词赏音会”为主题,围绕沪剧《家·瑞珏》中《卜算子·咏梅》选段,活动专门邀请了老师为大家指导,以“梅花”为主题用水彩在团扇上作画。画作完成后,在古筝和小提琴的伴奏下,茅善玉与青年沪剧演员王丽君身着旗袍,手把画有梅花的团扇,亦歌亦舞为观众表演《卜算子·咏梅》。王丽君还现场教学,让大家用标准的沪语吟诵并演唱这段经典唱段。活动还邀请东方网现场直播。

参加“曼妙花园会”首秀的有上海高校师生、北大校友会的成员,还有来自社会各行业白领。他们大部分都是90后新上海人,虽说是初次接触戏曲,但对海派文化却有浓厚兴趣。在“花园会”上,他们应邀穿上旗袍、西装,积极参与各个项目,画团扇,学唱腔,拗身段,笑意融融,乐在其中。

茅善玉表示,对“曼妙花园会”首秀内容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古典诗词对沪剧艺术的诠释有着深远的影响。沪剧发展过程中,无论在舞台空间展示,还是剧本文学性,都不断汲取诗词艺术养分,为各异角色塑造鲜明面貌。她认为,通过品味沪剧舞台上的诗情韵味,能激活当代年轻人对古典诗词的文化记忆。而团扇是沪剧舞台上常用的道具,道具虽小,却能体现剧中人的情绪与心情。而《卜算子·咏梅》这首诗是古代诗人陆游的一首经典作品。短短四句话,却是剧中瑞珏与觉新在洞房花烛夜内心的真实写照。配合沪剧杨柳青调的优美旋律,不仅传情达意,唱来更是朗朗上口,深受沪剧戏迷的喜爱。

秀出自己画的团扇

沪剧有着“上海声音”美誉,也是海派文化重要符号。在成功举办面向广大戏迷的“沪剧艺术节”和面向少年儿童的“沪语训练营”两项知名品牌活动之后,上海沪剧院面向年轻观众群体打造“以文化人以声会友”的品牌活动“曼妙花园会”。这也是沪剧院在为推广传播海派文化开拓新渠道进行一次新的试水。茅善玉表示,“沪语训练营培养了数以千计六七岁左右的小戏迷,沪剧艺术节满足了各年龄层观众需求。曼妙花园会首秀,针对年轻观众以及新阶层观众。三个品牌活动受众特性鲜明,如同三颗珍珠串成一根线,实现传统文化、沪剧艺术全覆盖。”

“花园会”源于沪剧著名折子戏名,在沪剧《啼笑因缘》《叛逆女性》《大雷雨》《石榴裙下》《雷雨》等经典剧目中都有以“花园会”命名的折子戏,一直为观众津津乐道。茅善玉表示,“曼妙花园会”计划一月一次,在学习沪语、听上海故事、着西装旗袍、置身海派建筑、品中国功夫茶等形式基础上,融合沪剧艺术特色,营造海派文化氛围,为城市中忙绿的年轻人打造交友平台、文化高地。

茅善玉与王丽君示范《卜算子·咏梅》

茅善玉透露,下次花园会计划邀请著名作家王小鹰分享《长街行》创作心得。《长街行》以上海盈虚街历史变迁为线索,描述几代人生活轨迹,将是沪剧院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剧目。“除了王小鹰讲,我们会选取小说片段用沪语朗读。”在茅善玉计划中,“曼妙花园会”将持续网罗年轻人感兴趣的传统文化、海派文化主题,“每次都在老上海的花园洋房里举办,内容可以是海派旗袍、上海美食……但万变不离其宗,沪剧一定是花园会‘大菜’,推动观众跟着戏走、跟着演员走。”

茅善玉教学《卜算子·咏梅》身段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