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系从《楚汉争》长剧中提取精华部分加以浓缩改编而成,内容结构严谨,精湛火炽,聚唱、念、做、打、舞于剧中。首由两位京剧大师梅兰芳、杨小楼演出。梅早以其炉火纯青的技艺,雍容华贵的形象,宽亮优美的音色,享誉海内外,登峰造极,叹为观止。
该戏的两个主要角色在穿着服饰上,经过精心策划,结合表演需要,针对剧中人的身份、气质等方面,把部分戏装及扮相做了改进,形成专戏享用:如虞姬的鱼鳞甲、如意冠,项羽的霸盔,甚至有条件的剧团连同黑靠都另行设计,对脸谱的勾画也区别于一般门类,称作无双谱。
梅派名剧久演不衰,尤其最末第九场为全剧高潮,堪称最精彩的一折,各地剧团均不时上演。
在末场的演出伊始,为烘托剧情的紧凑,虞姬以快长锤上场,匆匆唱过四句散板后,即由四军士及马童牵马引出霸王。按故事情节的连贯,此时项羽应扎大靠,带霸盔,全身披挂,以示刚从垓下战败突围回营,但该剧演时项羽的扮装却卸掉靠旗(改成软靠),摘去霸盔,换戴夫子巾,因而消弱了一世之雄的威武气概,冲淡了舞台的紧张气氛,使观众感到如此扮相与剧中情节不衔接。
愚以为是否因最初此剧演出时,舞台搭有二帐,为剧情需要,备项羽当场进帐歇息的表演使用,所以在上场前预先卸去靠旗,以便角色出入,故不得不作权宜之计?如今演员已不再使用二帐,改由下场门进入后台,因而项羽回营的穿戴不妨用战时的全套盔甲,待再出场时,则改成现在的装束,岂不合情合理?经典名剧也难免演出中存在不妥之处,可否应随时更正,以期更臻完美?
(摘自 台湾《弘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