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晚上的实验剧场坐满了人,而票据说更是提前一天就卖完了,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当然并不是有什么大角儿演出,是旅行社的两车洋人把卖剩下的高价票给端了。在此之前,实验剧场也曾有老外来看过演出,但大都是零零散散的,而由旅行社带队来看演出,我这是第一次看到。
一直以来京剧如何在新的时期开拓市场,是一个老生长谈的问题,但也是各个京剧院团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这一方面,似乎长安大戏院的经理更有资格来谈谈他的经验。由长安和北京院联合推出的一系列“旅游京剧”,成功的打入了旅行社,带来了大批老外来看京剧,不仅维持了戏院的正常运转,并且收益不小。我回想了一下近半年来长安大戏院演出的剧目,从五一到国庆期间,好像除了迟小秋演过一次《孔雀东南飞》,张建峰演过一次《坐宫》,以及一些官方汇报演出以外,其它大多数时间是在演出这些“旅游京剧”,看来长安大戏院经理的话所言非虚,也就是说在上演京剧的剧场里,看京剧的主流观众是那些崇拜中华文化的老外们。
实验剧场是中京针对青年演员实习的剧场,在这样的目的下,好像一直以来中京都不是太计较票房问题。实验剧场票房最惨淡的时候我见过,世界杯的时候,稀稀拉拉坐着二三十个人,按理说像小帅哥李阳鸣的戏应该是挺火爆、挺好看的吧,可票房就是不好也让人无可奈何。但如果在尝到旅游市场的甜头后,相信中京的管理者不会坐视不理,与其让座位空着,为什么不主动去把旅行社这颗金蛋给抱进来呢,毕竟每年的物业管理费得交,票务公司的人也得养家糊口。而这还只是刚刚开始,随着明年梅兰芳大剧院的落成,这座号称当前最先进、三层看台的大戏院,也不能经常闲着,这就使得原本不太大的京剧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而旅游市场这颗金蛋蛋更是重中之重,鹿死谁手、孰未可知。
市场的趋向必定会带动京剧的发展变化,因此出现“旅游京剧”这样四不象的东西也不足为怪,试想想连《袁崇焕》这样的大片也要配上英文字幕来搏一把票房就可想而知了。新闻上说,老外在看完配上英文字幕的袁崇焕后一致喊好,呵呵,有点意思,不知道老外是跟着中国人喊“好”呢,还是喊“good”“fine”或“well”呢。按照此逻辑推论的话,如果演员用英语来唱念的话,是不是老外就得喊爹叫娘了,是不是就可以直接到百老汇去数外汇了,那样的话,演员在戏校学的英语也算没白学了。当然这想法夸张了些,但谁又能保证不会有一天,当你想领着孩子在周末去看京剧时,你发现你只能在这种“旅游京剧”之间选择,你是告诉孩子这就是京剧呢,还是告诉他京剧已经灭亡了呢。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巨大变化,京剧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从样板戏到京歌、从京剧连续剧到旅游京剧,用老子的话说可真是“五色令人目盲”。当然老子是几千年前的封建社会的产物,早就被我们踩在脚下了,而政治课上,伟大领导人告诉我:“发展才是硬道理”。不过我还是有点疑惑,发展真的就是硬道理吗??

本贴由我来猜于2006年9月13日19:27:46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