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电视上介绍红生流派,提到了李洪春老先生。其实李老先生不仅仅是擅长关戏,还十分擅长文武老生戏,他曾向老艺人刘春喜学戏,(刘是谭鑫培弟子,尤善靠把戏)李老曾长期为很多名角挎刀。李老还有《京剧长谈》一书传世。
提到《京剧长谈》,我到想起一件事。前一阵有位朋友向我说起,里老的书中曾提到《辕门斩子》中有三换衣,老路的《斩子》,杨六郎见八贤王戴驸马套,穿红蟒,以表示他是郡马的身份。见佘太君时,朋友开始说是穿家常的衣服,作为武将,应该是忠纱,帔或开氅,后来朋友又告诉我说是忠纱,白蟒;见穆桂英是软靠,袭蟒,至于盔头,朋友没有讲,我想大概是帅盔之类的吧。后来有一次派了李顺亭这个戏,李并不情愿,就一身白蟒应付了下来,以后就依为定例。虽然这件事是李老所记,但朋友一向我提起,我就深表怀疑。这出戏里,六郎一直是以元帅的身份出现的,是一位元帅在处理公务,因此穿帔、开氅都是不合适的,戴驸马套也不合身份。软靠袭蟒是大战之前元帅的扮相,在这出戏里,也不大合适。另外李顺亭是谭鑫培稍后的老生演员,曾为内廷供奉,尤善武老生戏,嗓音高而左,据说《青石山》的龛瓤子是他的绝活,他也常应二路活。与他大致同时的,还有一位以演《斩子》出名的演员,他就是票友下海的刘鸿声。刘的这出戏极红,连老谭都避让三分,他的影响远比李要大的多。现在的《斩子》,就大致是刘鸿声-高庆奎的路子。要是说李偶演一次就成为定例,似乎是不大可能吧?当然,这只是我的臆测,还请知道详情的前辈教我。其实,关于李顺亭的故事有很多,什么演《捉放曹》把曹操的宝剑钉在剑鞘里,把堂板充烤鸭,让家院戴红扎之类,令人发笑,但多不可靠。朱家溍先生说,这样的传闻十之八九都不可信,这话还是有道理的。写回忆文章要实事求是,这是第一种严谨。
刚刚提到白蟒,我又想起一件事,有一年重庆厉家班赴克拉玛依演出,应观众的之邀,临时加了一出《龙凤呈祥》,但行头带的不全,厉慧兰的桥玄只好一身白蟒上场。白蟒多有武将穿着,桥玄穿极不合适,但以白蟒配白满,又是不得已中的上策。这也算是一种严谨吧。服装要严谨,演出更要严谨,现在舞台上的纰漏实在是不少!
对于我们常在论坛上发帖子的朋友们来说,也要严谨。我们相对来说考证的功夫都不到家,所见也不多,有的时候似乎臆测的东西、在书上看来的东西多了一点,我想,这时候我们不妨加上“我认为”、“XX说”之类的话,也让我们的硬伤少一些。前一阵醉太平老师曾发过一篇关于孟小冬所会的戏的帖子,是他自己考证后的结果,其严谨令人可敬,这也正是我们所应该有的态度。记得还有一位朋友发过一篇有关杨荣环先生的文章,里面关于《别姬》的摇板改慢板所写并不实,清音堂主老师指了出来,这也是一种严谨的态度。我希望大家都要以这样的态度写东西,才有意义。

本贴由昴日星君于2003年1月27日21:09:56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