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意在舞台演出中使用“小蜜蜂”。主要原因如下:
一 旧社会的戏园子小,现在的剧场大,象金少山那样大嗓门的演员毕竟太少了。旧社会由于没有“小蜜蜂”,使得很多优秀演员的舞台效果,不能尽如人意。例如言菊朋的委婉细腻,奚肖伯的洞箫之美,实际上只有前10排的观众能欣赏到,后面的人很难听得清。
二 新剧场扩大了,新的音响设备也越来越先进。因此,使用“小蜜蜂”也是一种“与时俱进”。观众看戏,第一需要是看得清听得见;第二是要品一品韵味。这韵味绝非嗓门大声音响,就能出来的。这要靠演员艰苦地创作和磨练。例如架子花打个“哇呀呀……”,如果不练习用舌根部发颤音来打,而是用舌前部来打,即使用“小蜜蜂”把声音放大了,也不会好听,没有气势。
最后说个小笑话:想当初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40岁时,玩票演出京剧“失.空.斩”。由于没有嗓子,台下的人根本听不清,只是胡乱鼓掌。如果有了“小蜜蜂”,张伯驹先生就不会这么尴尬了。前几天,我和几个朋友聚会,玩了一整天。有人唱歌,有人跳舞,也有人唱戏。大家鼓励我来一段,我就即兴唱了一段京剧“海港”。我是第一次用“小蜜蜂”,不知深浅,刚一唱开,只听“哗啦啦”,把小吧台上的易拉罐啤酒罐全给震下来了。人们又是大笑,又是鼓掌。过了好几天,大家见了面还在说,传为美谈。这真是“小蜜蜂”的功劳啊!
本贴由德山楼主于2002年11月18日16:09:59在乐趣园〖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